2020-09-28

生命如不朽繁星 BY 貳團 Isabelle Hwang

生命如不朽繁星 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

今年第三本用滿分來表達震撼的書,但其實這本書在閱讀的過程我並不是太積極。原因很簡單,雖然在戰爭下所有一切破敗肅殺且荒謬,角色們雖「失常」但都還努力維持著舉重若輕的豁達態度,但看在讀者眼中還是非常的沉重。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從來沒有踏上車臣這塊土地,在故事結束後看作者後記滿滿的考據和參考資料,真的非常的令人敬佩。雖然每每看到這類題材的書籍推薦,總少不了殘酷、人權、選擇、昇華之類的字眼,但是光用這些形容似乎有點怎麼樣都不夠。感覺有點像是,因為在戰爭中幾乎大多數人都是被動的角色,因此被動的體驗殘酷、感受剝奪、做出選擇、滲出光芒、流連地獄、獲得救贖。對於這種超過肉體及靈魂能夠乘載的重量,我不知道有什麼適合的言詞能夠描述而不顯得輕浮。

這本書每個章節一開頭都有標示時間線,在 1994 至 2004 十年之間來回跳躍,原本故事看似發生於2004 年自杜卡被聯邦軍帶走下落不明八歲女兒哈娃逃脫開始,之後艾哈邁德帶走哈娃到了只剩下一個醫生一位護士的市立醫院開始之後的這五天;但事實上眾人的生命線索早在十年前就互相關聯,用不存在記憶中的方式互相影響著彼此的生命軌跡。這一點要到故事中後段才開始鮮明的展開,但開始意識到的時候只剩下讚嘆。跳躍的時間線不是為了安排神祕感或者沾沾自喜享受謎底揭露的快感,而是故事本來就是如此發展,這是這個故事本該如此的敘述時間線,環環相扣密密交纏的外在際遇與內在流向。

最讓我屏氣凝神的段落是當艾哈邁德幫烏拉細心梳洗完,近乎虔誠的平靜為她注入過量的海洛因,然後獨自等待聯邦軍的到來;接著是桑妮雅來到這個已經沒有生氣的屋子,第一次看到了烏拉,為她換上了網球鞋;最後是聽到了艾哈邁德家的槍響,準備殺掉自己兒子終結這一切,終結不管是虧欠還是罪惡的親情卻被桑妮雅打斷的哈桑,在遠走之前來到烏拉的身旁。這三個角色在看似遠離這個故事的烏拉身邊短暫卻完全不交疊的時間下各自停留,並且做出選擇,就如同他們這十年間的人生軌跡互相交纏,短暫在同一個地點相會,四天之後人間依舊,故人故土緲緲不復。看完這個段落我把書放了快兩個晚上,明明剩下的頁數不多,卻久久沒辦法拾起。

書名 “A Constellation of Vital Phenomena" 出自主角之一的俄羅斯裔女醫生桑妮雅的《蘇聯醫師大全》中對生命的定義。「生命乃是組織、應變、行動、成長、繁衍、調適的集結,種種現象缺一不可,交織而成不朽的星雲。」在生命難以被思索定義的時空下,用了最冷淡卻也最浪漫的學術說法做為起點。時報出版翻譯為生命如不朽繁星我覺得有點不夠,但是實在想不出要如何用更精煉寬容的語言來做為翻譯書名。

沒有那麼長的故事卻花了將近十天,像擂鼓一樣被敲打了一回。雖然被好好敲打了一陣又痛又悶卻又舒服,但還是希望下一本《佔有》可以舒適一點,或者輕鬆一點。希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