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使女的故事 BY 貳團 智群

這是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1985年的經典小說,在2017年改編為影集,目前已有三季,第四季正在製作中。今年,時隔35年,愛特伍出版了小說續集《證詞》,繁體中文版也在上個月出版了,非常推薦給還沒看過這系列的朋友,可以成為一生經典。

以下是故事背景介紹,想要親身閱讀小說的人可以跳到最後一段
(Littleseal head)(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tail)
故事描寫一個近未來的集權主義國家「基列共和國」,這個國家信奉著極端保守的宗教,並採取實質上的父權主義統治,男性和女性各司其職,女性不得外出工作,活著的唯一功能就是奉獻家庭和生育。因此,說「各司其職」是太好聽了,應該說,女性在這個國家的地位等同於財產和物品。
女性從小在學校接受「嬤嬤」們的教育,學習編織、手工藝,學習信仰,學習女人對這個世界來說是多麼危險的存在,因為她們懂得誘惑男人;學習「妳被侵犯是妳的錯,因為妳誘惑了男人」。女性不學識字,因為思考是危險的事情。女性只能穿著規定的制服──除了臉以外,不會露出身體任何部位,就連頭髮也都用罩子包起來,因為頭髮也是誘惑的根源之一。當然了,在基列沒有所謂的自由戀愛,所有的人際關係與家庭,都由國家安排。
由於核災的緣故,基列的大多數女性沒有生育能力,而少數有生育潛力的女性,就會被指派為「使女」,並分配給有權勢的家庭,讓一家之主有機會獲得子女。使女不是配偶,一家之主已經有自己的原配,使女只是供家庭生育,是人體孵蛋器,是長著雙腳的搖籃。使女甚至沒有名字,她們只能被稱作「奧芙某某人」,也就是of someone,「屬於誰的」;被分到凱文家,就叫奧芙凱文,被分到弗雷德家,就叫奧芙弗雷德。《使女的故事》的小說主角,就是其中一位使女,我們得以從她的視角窺視這個反烏托邦式的後末日(post-apocalyptic)政權。
(Littleseal head)(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body)(Littleseal tail)
幾乎所有的反烏托邦故事,都是在借「未來」諷今,在這本小說中,作者很快就告訴我們,原來基列的前身就是美國。而且在故事裡,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依然存在,而且是「正常的」國家。例如,加拿大仍是我們現在認識的那個加拿大,仍是一個自由的民主國家,也因此成了收容基列叛逃者的避風港。
當然這故事不是在針對美國,倒不如說,愛特伍拿這個我們無法想像有一天會亡國的美國來當主角,反而更加強了她要描繪的末日景象多麼有可能會發生,或是正在發生。對,早就發生了,小說虛構的父權極權早就不是虛構的末日了,使女的故事裡面引用的經典都是出自聖經呢,只是現實程度沒那麼嚴重、狀況沒那麼極端而已。就跟1984的數位極權早就發生,就跟美麗新世界的「娛樂至死」早就發生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