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BY 壹團 Han

這本書應該是近期看到,感觸最深的,原本還擔心內容太枯燥,沒想到一看一發不可收拾,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我們國家今天的處境?

書名取的很好,「意外的國度」,原先的國民黨政府在大陸,才剛成為二戰後的贏家,卻因國共內戰的失利,兵敗撤退到甫收復的台灣,完全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既存的事實,不是單指中國、中華民國又或是台灣,而是兩者合在一起。中華民國是我的國家,而台灣是這塊土地的名稱,今天之所以是今天,追溯其背後的歷史背景,就是此書的意義所在。

要分析「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成因,就要先幫台上的主角、配角分門別類。首先有三個陣營,中華民國、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個陣營又有不同的代表角色,如中華民國主要的代表當然是蔣介石,再來是孫立人、吳國禎、陳誠等國民黨重要成員;美國方面除了相關的歷任總統、國務卿、駐華大使之外,最重要的應該是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以及以私人身分援華的退休海軍上將柯克;而中共的代表當然就是毛澤東。

在國共內戰的後期,國軍節節退敗,蔣介石政府不得不選擇台灣,作為反攻大陸的基地,其中又需要依靠美國的援助。

然而,美國對於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並沒有什麼好感,內部對於如何處理國共問題、美中關係、台灣領導人等等,也有不同的意見,像美國總統杜魯門與麥克阿瑟之間,對於支援與否有著不同的態度。另外,美國也曾經有過更換台灣國民黨政府領導人、甚至除去蔣的意圖,但基於「反共」的立場,蘇聯才是美國的頭號敵人,「聯俄抗美」的中共是二號敵人,為避免共產主義散播,並維持美國的利益,美國必須支持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

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部分,因為從大陸各地來台灣的軍隊,又分為多個派系,蔣介石的CC派(中央俱樂部組織)、李宗仁的桂系等等,而蔣下面又有陳誠(臺灣省主席,後為行政院長)、吳國禎(美國支持,替換下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孫立人(美國支持,陸軍總司令),吳、孫兩人能力強風評佳,都有美國留學的經驗,與美方關係良好,成為美方屬意取代蔣的候選人。但吳在韓戰爆發後,美國全力支持國民政府而失去重要性,又與蔣發生摩擦而辭職離台赴美。孫立人,看過他經歷的人都會對他的遭遇感到惋惜,維吉尼亞軍校畢業,中緬、抗日、國共戰神,致力國軍現代化,完善兵役與預官制度,但在中美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蔣氏政權獲得美方保障,被構陷兵變,而遭軟禁於台中住所33年。

在此書中可瞭解到,美國對台影響深遠,而其態度一直在變化著,一開始中共佔領大陸後,對遷台的國民政府感到失望,而幾乎打算要放棄台灣,又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需要支持,各方角力之下,支持由原先官方,轉而檯面下的私人化。而美方的支援十分重要,不管是金援、提供軍備資源,甚至到現在,台灣仍然需要依靠美方販售武器,重大決定也需要衡量美方的態度。

對於中共(將中國與中共的概念分開來),沒什麼好說的,敵國兩個字,從來沒有一刻放棄統一台灣的意圖,以前是、現在是、以後肯定也是。

蠻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國民黨由早期的反攻大陸的激進態度(也有可能是種姿態,務實的蔣早已知道不可能為之),轉變如今的國共友好,也許對中國的血緣情感勝過原先的敵對仇視(民族主義勝過意識型態?),又或者朝向「經濟掛帥」的務實取向靠攏。

不管如何,在這波洶湧的浪潮中,中華民國就這樣紮根在台灣這塊小島上,不是來者的本意,更不是原生者的期待,但發生也沒辦法,只能一起在前有狼、後有虎的險境中求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