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黑馬思維: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BY 壹團 黃信樺(Hugo)

黑馬思維——自我實現不難,從微動力開始

👉Medium好讀版:https://bit.ly/30Rarfr

我依稀記得國中唸書時,我算是一個成績在班上前段、能贏得老師歡心的那種乖乖牌學生,但撇除課業不談,我個人當時幾乎沒什麼特殊專長可言,為什麼?因為我覺得學生的本分就是顧好課業,去發展興趣、專長這種會壓縮到課業的事對我來說實在太奢侈了。

老實說,過去我打從心底瞧不起不努力唸書的人(我不覺得有天生不會唸書,而只有唸書方法錯誤的人),不是因為自視甚高的關係,而是認為「你學生的工作就只要負責唸書,如果連這件小事都做不好,那以後要幹什麼?」

後來,在出社會後經過職場的洗禮,每天日復一日地做著類似工作,很快的,一年、三年、五年轉眼就過去了,是攢了不少錢,也存了不少積蓄,但會發現內心仍感到匱乏。

從馬斯洛金字塔理論來看,我從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至中層的社會需求、尊重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唯獨最高層的自我實現仍然是一塊空缺。我也體會到,這樣一個基於負責任而覺得應當要去做某些事情的使命感並沒有不好,但很容易讓我們忘記靜下來,仔細傾聽內在真實的聲音—

「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真的是我打從心底想做的嗎?或其實只是一個拖延自我實現的戰術而已?」

我們往往順應家族的期待及社會的潮流,去從事那些能賺得穩定收入的職業,但這是真實的你嗎?但又很難為的是,我們都擔心單憑一股熱血投入所愛,等熱情消耗完卻還沒成功,這不就浪費過去的付出了嗎(見沈沒成本謬誤)?而這往往也是我們容易無法割捨,最終卻步的原因之一。

為了達成自我實現,你可以先思考你的獨特性所在。獨特性是你最強大的武器,那並非指長相或個性方面,而是指你獨一無二、可以搬上檯面來講的能力,而你在造就此能力的時候,內心是充滿能量的而非損耗的狀態。

有沒有一兩項能力是你很樂於學習,並且當大家想到你時,會直接聯想到的?又當他們在這方面有需要時,是否會願意來請益你,找你協助呢?如果有,代表這項能力跟自我實現已產生交集,應該要豪不吝嗇地投入更多成本跟心力,加速能力的進展。

我們都很幸運,生活在一個自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你的獨特完全可以藉由各種社群媒體影音平台彰顯出來,進而打造個人品牌,這中間需要付出的金錢成本可以說是幾乎沒有,這樣的利多完全非過去要花大錢買廣告的年代能夠相提並論的啊!

「追尋自我成功最難的一部分不是採取新思維,而是揚棄舊思維」

揚棄舊思維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人的通病就是喜歡從過去的經驗來做事情,這會讓人比較有安全感,不容易出錯,跳出盒外思考簡直太冒險了。然而綜觀歷史,許多改變人類的偉大發明、事蹟都是跳出過去的框架來思考行動,發明家或開創者只相信他們研究後所深信的,而非別人告訴他們的。

無法揚棄舊思維可能也與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體制有關(見洋特法則),這種體制好處是可以確保你在某段時間內所獲得的知識水平與其一群人差不多,你念什麼科系大抵上未來就在什麼產業服務,說穿了,這就是一家大型工廠透過S.O.P.大規模製造出規格相同的產品,最終目的地是送抵指定產業當中去創造個大的產值,所迎合的是快速且一致的產業需求,犧牲的卻是個體的獨一無二,畢竟學校希望你會的東西不見得是你最感興趣的。

當學校教授知識都是用灌的、用塞的,學生還沒完全消化就又被迫塞入更多東西,沒有經過充足的反思,也不是基於自身的好奇而去挖掘,這樣的學習成效真的會好嗎?

一個體制變革是需要改革者長時間的耐心與接連不斷的挫敗甚至犧牲後才會成就,這個部分我們或許無法掌握,但可以掌控的是自己的微動力,只要清楚自己的微動力所在,我們就又更往自我實現近了一步。究竟什麼是微動力呢?

「微動力是知道自己到底熱愛什麼」

微動力可以分到很細(越精確越好),通常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你偏好的事情中挖掘。書中舉例,有位名叫夏比羅的人很喜歡把東西擺正,不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他有強迫症,但他就是喜歡這樣做,他的微動力就是發自內心喜歡去除不完美的部分(這也行!?)。有一次他上木工課,把許多不平滑的木球用砂紙磨成平滑的木球,完美平滑的木球成品簡直讓他的教授驚訝萬分,他完全不可置信夏比羅不靠機器就能做到。

後來,夏比羅進入了通訊產業,靠著這個微動力去打造了獨樹一幟的接頭,為公司賺進不少錢,自己卻領到微薄的獎金,加上眼看周邊的人都去修碩士當主管,賺的錢比他多了不少,所以他也跟著去修碩士,後來擔任了近二十年的管理職。

可惜的是管理一事一直以來都並非他所愛,他討厭監督別人、靠別人做事及交際應酬,比起這些,他更喜歡動手修理裝置、獨立工作等符合微動力的事項,於是想著要轉職卻又因為年屆五十四處碰壁,最後靠著自行創業加盟沙發維修(他喜歡把材質、布料及顏色精準配對),重新找回微動力。

你知道後來故事怎麼發展嗎?2015年,紐約雜誌提名他為全城最佳的皮沙發修補好手,而事實上他做得比過去都更自在、更快樂。

夏比羅在創業以前的生活是不是很像我們很多人的寫照?因為囿於生計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熱愛,但《黑馬思維》的研究告訴我們,順應天性搭配微動力去發展,收入跟熱情都有機會兼得。

書中還有很多針對黑馬研究透徹的例子,並提出了一套脈絡讓讀者可依循,這邊不再細述。對我來說,本書給我的啟發是成功不是只有一套模式,世俗定義的成功過度側重於單一簡化的指標(比方說五子登科)忽略了個體的自我實現,而《黑馬思維》更強調的是個體遵循天賦的引領,深度發展獨特性,最後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成功也不必是要一直做自己討厭的事情才能達成,如果能夠有一本書告訴你如何提高自我實現的機率,而且其模式有大量研究支持,你是否願意讀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