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BY 貳團 Morphine

邁可桑德爾提供了另一個視角,每個案例中皆提出市場及道德兩方論述,在每個議題深入探討發人省思。當社會的價值觀是金錢可以換取到任何人事物,這樣的生活會是我們想要的嗎?

-付錢先享受
時間就是金錢,而用金錢換取時間在現代來說似乎也沒有什麼問題,書中列舉出排隊黃牛、遊樂園快速通關等現象,作者點出了先到先享受的倫理正逐漸被付費者優先享受的倫理取代。此一現象也不只出現在娛樂產業中,在台灣某些知名的診所也有黃牛搶掛號名額高價轉賣的狀況發生,甚至部分國家的醫療也是肯包紅包的病人優先看診。

-給你錢快點做
用金錢獎勵學生唸書達到成績進步,鼓勵有毒癮的女人絕育避免產生更多社會成本,獎勵人戒菸減重。提供了金錢誘因這些問題似乎是很有效率的被解決了,但從權利及義務來看,生育權是否可供買賣?學習的目標是否只是追求收益最大化?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政策治標不治本有一好沒二好,在此章可以見到決策的兩難,只能透過更多的思考及討論去釐清哪些價值是不能被捨棄的。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廣告板
廣告無所不在,企業可以花錢買到球場命名權,也可以在球員安打時要播報員置入企業名稱,而地方政府及公立學校為了尋找財源也開始販售公共設施的命名權及廣告版面,甚至新聞媒體也收錢做廣告置入。就市場導向而言好像沒有什麼值得反對的地方,企業得到曝光機會,而出售單位也得到了收益得以繼續經營。作者提出廣告的目的在於招攬消費者,而公立學校的目的在於培養公民,當商業進入到公共領域,是否會逐漸改變這些事物的本質。

此章誘發我思考的是,究竟我們的心靈算不算是可以被捍衛的空間?想起影集黑鏡第一季"一千五百萬個積點"中那種粗暴的廣告方式,只能透過消費貨幣才可以取消跳過,然而沒有貨幣只能任由廣告佔有你的心智,仔細想想還真不想活在那種世界,想有片刻寧靜只能用錢來換。在數位生活中我們的確是免費使用很多便利的服務,自然就是接受自己成為廣告的接收者作為代價。但在現實生活中去到公園或自然風景區等公共區域想放鬆心情,映入眼簾的是一堆商業廣告不斷暗示你買買買,商業廣告的範圍越來越廣是否會使我們心中那些美好的事物逐漸變質?又或者不被打擾的空間只有有錢人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