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為自己發聲:白宮女發言人的溝通術與職場經營術 BY 貳團 Stephanie Kang

作者黛娜.佩里諾(Dana Perino)是前美國總統小布希任期(2007~2009)時的白宮發言人,本書她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歷練,在美國西部的懷俄明州出生、成長於科羅拉多、畢業後至國會山莊工作、成為白宮發言人,及卸任後回新聞界主持評論節目的種種經驗與心路歷程。擔任白宮發言人時,她要代表白宮為美國總統發言,現在則要轉為自己發聲表達自身立場。透過此書,除了能一探白宮發言人的工作內容,也有作者總結的職場處事之道,特別給予新鮮人建議和忠告。

讀完第一個感想:家庭教育果然對一個人的影響力很大。作者父親在她幼時,給了一件寫著「男孩能做的事,女孩能做得更好」的T恤,鼓勵她與妹妹長大後想做什麼都行。當作者七歲時,因緣際會與父母一同去華府旅行和參訪白宮後,使她萌生了「長大後要到白宮工作」的想法。因父親是新聞狂,自幼家裡就有各種政治雜誌,包括《時代》、《新聞週刊》、《美國新聞與世界雜誌》、《經濟學人》等,小學三年級起,她與父親會互相討論雜誌文章,每天還要從《洛磯山時報》和《丹佛郵報》挑至少兩篇報導討論,這些奠定了她學會如何表達想法。

第二個感想:當白宮發言人,不只要有應對新聞媒體的能力,還要有這個工作具高風險的認知。雷根總統於1981年遭行刺,他的發言人布雷迪當場中槍,從此終身癱瘓;白宮的簡報室以他命名。本書作者戴娜,隨同小布希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出訪伊拉克,在兩國元首公開出席的記者會上,有記者朝小布希丟鞋,特勤人員衝上前保護總統,撞倒麥克風架,支架猛然打向隨侍在旁的她,右眼下方因此得到了一枚經過六週才轉淺的黑眼圈,顴骨有好幾個月逢天冷就會劇痛。

最後,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作者透露了不少白宮已公開與以往未公開的內幕,比如柯林頓政權在2001年交接給小布希政府時,做了許多惡作劇,把電腦件盤上的W字全部取走,相對地,小布希總統展現善意交棒給歐巴馬團隊,邀請五位在世的前美國總統:卡特、柯林頓、老布希前來與小布希總統和歐巴馬總統一同午餐。而在白宮內的橢圓形辦公室,每位總統可以掛上影響自己最深的前任總統肖像。小布希總統剛上任曾左右為難,因他的父親也是總統,後來小布希告訴父親,他把父親的肖像掛在心中,林肯總統的肖像掛在牆上。現在與川普一同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在本書中也有一小篇幅,在2010年時任副總統的拜登,邀請美國廣播理事會新任委員宣誓就職,該理事會隸屬兩黨,作者戴娜是歐巴馬總統提名的共和黨委員,因以往她是服務小布希總統,對重回白宮有些緊張,但拜登副總統看到她,是給予熱情友善的擁抱。由於作者感受到友善和風度,而明白拜登副總統為何長期維持好人緣,華府幾乎人人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