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7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 BY 貳團 黃仲豪

美國勞動部於9月30日把台灣的遠洋漁獲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未來可能限制台灣的遠洋魚貨進入美國市場。雖然台灣的遠洋漁業早已「聲名在外」,2015年也被歐盟黃牌警告,但是這次美國敲響的警鐘,才讓這本書排入我的閱讀清單。

《血淚漁場》是「報導者」將2016年進行的調查報導集結成冊,書中以印尼漁工神秘病死、反抗台灣船長而入獄破題,帶出從境外聘僱、仲介、台灣船長、船東、到主管機關漁業署的多重樣貌。每個視角都有自己的立場,讓讀者看到受虐漁工的慘狀、也平衡報導了船東和漁業署的不平之鳴。

台灣的遠洋漁業威震全球,漁船數目高居世界第一,各魚種的捕撈量也皆名列前茅,鮪魚更是比排第2名的日本還多一倍。舉足輕重之處,從屢屢拒台灣於門外的聯合國,在《聯合國跨界魚種公約》裡面也必須創造一個Fishing Entity的身分,只適用於台灣,硬把台灣拉進這個公約裡面,可見一斑。

閱讀本書可以讓讀者了解只占全球人口不到1%的台灣,卻擁有全球化、跨國分工、多國境內或境外運作的無敵艦隊。從運補基地遠達印度洋和大西洋沿岸,到船東會僱用持衝鋒槍的武裝保鑣護船,其國際化程度,絕不遜於較為人熟知的3C外銷產業。

而餐盤上海鮮背後的血與汗,則是調查記者親自到印尼漁工村的所見所聞。境外聘僱的外籍漁工,的確有如現代奴隸,很難想像現今的台灣竟還有類奴隸制度主導的場域。漁業署的卸責之詞,也讓我揣測一級產業的主管機關,是否就是另一個經濟部,一切向產值、外銷金額、獲利靠攏,成為船東和船長無視道德和人權、目無法紀的護身符。

被歐盟黃牌之後,遠洋漁業3法的管理愈加收緊,漁權國家懂得主張「入漁費」,歐美NGO、通路、終端消費者要求永續漁業和提高勞權標準的壓力,讓台灣的遠洋漁業漸漸質變。在本書出版後3年,歐盟解除了黃牌,但是美國勞動部的壓力接踵而來。至今部分現況已經和書中有所差異,需要讀者自行搜尋更新補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