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最剴切的建言其實在於致讀者專文裡分享的「地緣政治三鐵律」。然而除此之外,後續所有章節幾乎以「中國的好美國都沒有,中國的壞美國也都有」的寫作精神貫徹全書。
*
作者對中國的負面評論輕描淡寫,對中國的作為均以「大國崛起的必然舉措」予以解釋,種種劣行劣跡隻字不提,字裡行間盡是尊重和理解,說到何以見得中國人和中國之美德,似乎也常以「我認識的/共識過的中國人都是如此」予以解釋,令人感到不解。相較之下,對美國的批評則痛心疾首,對川普的抨擊到了倒行逆施的嚴詞厲色(比如批評美國主導的布列敦森林體系,卻稱讚亞投行治理效率的廉能和透明,並稱讚中國已有主導國際事務的能力)。
*
作者的專長應該是外交事務,因此若行筆涉及其他領域(經濟、歷史等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便可見作者的見肘,或多以引用其他學者的說法一筆帶過。例如企圖證明中國並不是熱愛武裝衝突的國家,以各種拼湊的去脈絡化的描述(中國深受儒家文化浸潤,是個文明守際的泱泱大國;中國若有侵略的意圖,為何未曾入侵歐洲或澳洲等鄰近領域?)不曉得為何作者為何以反問句做為有效舉證。
*
走筆至第六章已經毫不掩飾地為中國全面迴護,舉例:在處理香港抗爭事件上,北京沒有出兵干預已經是莫大戰略節制;稱讚習近平是謹言慎行的難得哲君、中國只是想洗刷百年國恥、民族復興,沒有想要改變世界的野望,沒有擴張的野心,也不是具有侵略性的軍事大國(顯然對中國小粉紅網軍控制言論、廣設孔子學院、滲透西方世界的媒體等「把地球管起來」等大外宣政策裝聾作啞);對中國在南海擴張的行為,作者說若由小羅斯福來做中國總統也會這麼做(以不存在可能性的假設以辯護);中國人喜歡秩序更甚民主,而且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統治下享有之自由已經是歷代從未曾有,並稱讚社會信用制度;中國法官比美國法官展現更豐富的多元性觀點…等等。Google作者應該是印度裔(信德族)並擔任於新加坡工作/任教多年,應接受民主國家、西方教育浸潤多年,對中國如此親暱的溢美之詞不知何故,然而讀者若想了解中國自我建立的大外宣宣傳形象,可以直接參考第六章。
*
綜合上述,我也深刻地不同意作者能代表「亞洲知識份子」的看法,以及「亞洲人的世界觀,沒有比馬凱碩更好的嚮導」。我認為作者既不了解中國,也不瞭解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