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我們都需要的電影懶人包,讀了小史、認識經典、分析類型、更懂了理論 BY 貳團 文政 vincent

會買這本書的原因是自以為看了很多電影很懂電影,結果本書提到的電影我可能只看過十分之一真的是有點汗顏呢!所以我只能就我看過的電影來解讀這本書是在講什麼。

首先是警示文,以下心得有許多電影的劇情洩漏,如果擔心被雷到的人還請跳過以下評論
--------------------------暴雷警戒線--------------------------------------------
--------------------------暴雷警戒線--------------------------------------------
--------------------------暴雷警戒線--------------------------------------------

我想大家應該都看過像是圓環造型的圓盤,中間有根棒子可以讓圓盤旋轉,而圓盤的邊緣有著許多張幻燈片,而幻燈片是一張張騎士騎著馬的各種動作,藉由一張張的照片再加上快速旋轉後人類眼睛短暫停留視覺造成了連續動畫,這就是電影最早的起源之後再由發明家愛迪生發明了放映機跟留聲機才開始了電影的雛型,早期的電影就像爸爸們剛買了V8一樣都是拍些花花草草小孩寵物等記錄影像,到後來電影的題材隨著劇情千變萬化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跟人事物。
從電影「雨果的冒險」中我們可以從雨果的角度看到偉大的電影家喬治.梅里葉這位魔術師透過導演電影展現了許多的視覺魔術,像「月亮之旅」透過一顆載人的子彈打到月球讓人看到登月的可能性,奇幻又帶有真實的純真,但也有電影明明是紀錄片卻是為了方便拍攝做出各種折衷非真實狀態的情形,而30到60年代透過人眼視角的「無痕風格」將觀眾帶入電影裡面而不自知,就像是「阿凡達」這個世界真實存在似的。
這種無痕風格的拍攝讓攝影機成為了我們的雙眼,一方面滿足了我們的偷窺慾,譬如在「大佛普拉斯」當我們看到肚財跟菜餔偷看老闆啟文的行車紀錄器影片,因為是劇中人物偷看不是我們所以消除了罪惡感,「楚門的世界」裡楚門從嬰兒時就變成實境秀的一份子,是劇中的觀眾容許這種違反道德的行為不是我們,所以一方面可以批判劇中觀眾另一方面又不用對電影中發生的事情負責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還真是幸運啊!。
另一方面我們也被迫接受導演的視角來觀看劇中的世界,早期電影創作者都是男性所以大多是以男性的視角來觀看,透過鏡頭男性的動作跟目光就是自然而然,而女性就是做為一個好看的物品跟獎賞來出現在鏡頭中,大概就跟「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中每集一定要出現女性裸露胸部意思差不多,在最近票房很好的「神力女超人」就將男女性立場互換,蓋爾加朵成為有能力的一方,克里斯潘恩則成為獎勵觀眾負責露出美好體態的小鮮肉。
而當時女性導演羅拉‧莫維導演的「斯芬克斯之謎」就對此做出了反抗,故事敘述年輕媽媽路易絲在廚房費心照顧女兒,而導演將鏡頭中心放在人的腰部就,這種不是一般人眼視角帶有不協調感也彷彿是坐在餐桌的視角,女性一邊照顧小孩一邊整理家事的忙碌就這樣雖然看在眼裡但還是無動於衷,即使這個視角可是家庭中的那個成員。
眼睛也是製造恐怖心理的來源舉凡打針刺痛像是「養鬼吃人」把頭弄得滿頭針或是像「奪魂鋸」那樣預期即將看到發生毀滅性傷害的恐怖感,也有像「迷霧驚魂」那樣無法預測的恐懼感。
最近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中戰鬥的過程中女英雄們特地集結的鏡頭,雖然我有點想說點什麼但想想還是算了(怕被罵),但你知道最能表現出女性主義的電影反而是恐怖片呢!女性既是受害者受到了男性的暴力跟恐怖威脅(電影裡這些暴力殘暴的化身本身之前是受害者後來卻變成了加害者),在經歷了多重磨難後大多數的結局都是女性化險為夷迎來黎明的曙光。

肢體語言也是表演重要的一部分,早期的電影因為是無聲的世界所以肢體動作總是大了點才能讓表演更有張力,所以不要再說給開司一罐啤酒的藤原龍也表現得誇張畢竟他是舞台劇出身,之後隨著特寫鏡頭的出現漸漸也出現了「表現派」的演技法,演員藉由融入劇本的角色讓觀眾們更能沉浸在其中,也有為了表現現實跟真實感,演員更極端的改變自己來扮演角色,例如增胖扮醜的「女魔頭」莎莉賽隆,隨時都能變化身材忽胖忽瘦的「蝙蝠俠」克里斯汀貝爾,更別說為了拿影帝跟熊打架的「神鬼獵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而電影也為了觀眾滿足了幻想,可以像「超人」般無堅不摧,也可以像「大亨小傳」裡成為富可敵國的蓋茲比,藉由演員的身體我們成為了電影中的那個人,但是隨著電影的完美標準有著美好臉蛋完美身材可能讓現實中的我們相形見拙,為了這個"普世標值"來改變自己或是痛苦不已。
而因為文化差異或膚色的歧視一直都存在電影中,從早期的白人扮黑人,怪聲怪調單眼皮的黃種人到「致命武器」裡瘋子白人才會配黑人,即使這個黑人比白人搭檔有知識冷靜再正常不過,「魔鬼大帝」看起來髒髒穿著土色夾克的中東恐怖份子,不過有了丹佐華盛頓跟威爾史密斯這些非白人演員的努力正在消弭這些歧視,而女性的角色也有像「異形」裡的雷普利跟「翻轉幸福」裡的喬伊(不知為何我超愛這部好神拖電影 XD)漸漸地演出女性專有特質的電影。
雖然女性一直被當作物品被觀賞,但是男性也不惶多讓,劇中男性總是要承受肉體的痛苦接受考驗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而身體殘障弱勢者或多元性別一直也是備受歧視,如「虎克船長」的虎克船長,「沉默的羔羊」變態剝皮魔水牛比爾,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看到電影漸漸地改變。

場景能夠讓我們更融入電影的世界,從「侏儸紀公園」讓人們堅信真的有恐龍來當演員,「駭客任務」讓我們相信我們相信枯燥的生活只是母體的操控,更不用說「星際大戰」裡完整的世界觀。蓋一個巨型的場景是導演的浪漫但是用來拍電影讓預算爆表會讓監製恨死你,所以我真的為魏德聖導演感到擔心啊!
而場景空間表現的張力最常呈現的就是封閉感,諸如「終極警探」被恐怖份子挾持的大樓,恐怖片「惡靈電梯」裡不知道電梯裡的誰是惡魔,最有名的就是史丹利‧庫伯力克的「鬼店」雖然是一間被雪季封鎖的飯店透過拍攝手法讓你感到像迷宮般迷失感,因空間的某種不協調而感到恐怖。
所以說場景的重要性就像是「全面啟動」中的愛莉雅妮創造的各種夢境場景一樣,如果讓夢境的主人發現不協調就會醒來,而觀眾沒法融入劇情那票房可能也會隨之一落千丈。

書中對於時間的描寫很棒但請恕我跳過,因為我只能講出「回到未來」很好看這樣的深度 XD,對於時空描述很棒的作品還有「超時空攔截」,而透過倒敘和跳回做出非線性描述電影的佼佼者克里斯·諾蘭,「敦克爾克大作戰」跟「記憶拼圖」都是很棒的作品,你問「天能」?讓我們講下一段。

陰陽師安倍晴明說過言靈就是種力量,透過聲音跟語言可以在「全面啟動」中在夢境裡告訴大企業家你爸叫你要自己創業,「毒鑰」裡相信變成事實,「阿甘正傳」裡小蘿莉叫你跑你就跑就對了,除了電影裡透過一些聲音跟語言讓裡面的角色發生變化,也有些電影試著向大眾傳達訊息,電影大師卓別林除了扮演小人物為他們發聲,在「大獨裁者」裡那段演講就算是放到現在還是一樣適用,電影也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支持世界。

雖然很多電影都有在為世界發聲,但是更多的電影是充滿意識形態啊!作者提到約翰·卡本特導演的「X光人」裡主角是名流浪漢偶然拿到一副墨鏡,能夠看到各種看板、包裝跟商品都充滿了受外星人操控人類的符號(服從、消費等),而我們就是沒有墨鏡的那些人,從早期的西部片拓荒的白人要對付跑來亂殺人的紅蕃,明明就是你們先搶人家土地吧!就這樣白人就是正義的電影持續了好一陣時間,而「致命的吸引力」跟「第六感追緝令」裡的貌美女性就是不回歸家庭為了工作拋頭露面甚至是勾引顧家男人的壞女人。迪士尼的公主們等待英雄救了多年這個傳統直到被「冰雪奇緣」的艾爾莎打破。用電影來醜化多元性別、宗教、種族還真是不勝枚舉簡直就是「星艦戰將」裡明明是人類打擾了蟲族,卻把自己被蟲族反擊造成人類大量死傷當作受害者在宣傳。而五角大廈對作品的各種審核相對的也能獲得美國軍方的支援,所以不要再抱怨「變形金剛」裡怎麼是美軍特種部隊當主角,因為這樣麥可貝才能飛彈炸彈炸免錢,不得不提到「捍衛戰士」就是美軍招募空軍最好的宣傳,難怪最近續集要上映了。1930年代的「海斯法典」明確規範了某宗教的神明不能褻瀆,不能描述露骨床戲,禁止同性戀劇情規範,當時的暴力色情電影就跟電玩遊戲一樣被冠上會對青少年教育會有不好的影響,當然放到現在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觀念。而最近電影越來越多元,雖然會被人酸導演這些議題只是為了拿獎,但是正因為有這些電影那些議題才能被更多人討論。

科技跟科幻一直以來都是電影喜好的題材,但是更多的是對科技的恐懼,從日本被丟兩顆原子彈產生的反戰象徵哥吉拉到複製恐龍胚胎造成大災難的「侏儸紀世界」,更不用說恐懼被機器人跟AI取代的種種電影有「駭客任務」、「魔鬼終結者」、「機械公敵」等等,對於科技進步還真是又驚又愛,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反而對電影有更大的助益,更多的人跟國家能夠輕鬆地拍電影,不再是要扛著笨重的機器或是需要搭建巨大的布景,例如奈及利亞製作電影之多成為世界第二的電影產地,不被允許的題材透過低成本的製作在網路上快速散播,正如只能被動選擇觀看的第四台被隨選隨看的NETFLIX取代,只求獲得最佳票房的大製作電影可能會被小成本精緻電影所擊敗。

雖然這本書叫做看懂好電影的快樂指南,但寫到現在簡直變成你不可不知的電影各種陰謀論,看個電影深怕自己政治不正確,是不是被電影洗腦了這樣。但是真的不用想太多,電影就是個娛樂事業花一張電影票錢,沉浸在劇情的世界裡讓自己放鬆這樣就足夠了,如果電影的內容能夠讓你又哭又笑我想不用任何人幫你解釋你都能告訴自己這是部好電影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