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當時距離二十一世紀還有十五年,但或許對當時的人來說是「只」剩十五年。
作者在這樣對於不確定的 2000 年因而惴惴不安的時代背景下,擬定好了演講稿,原預計分為六個篇章,以故事做為開端來談論文學,並闡述作者對未來文學的研究以及期望,但第六篇尚未完成時作者不幸驟逝,因此本書以討論前五篇為主。
「輕、快、準、顯、繁」。
將文學的特質與魅力濃縮於一字之中,作者分享出文章的結構應具備的大梗概,此也可說是一部作品當中最重要的核心。對於一個需要撰文的讀者來說,本書頗具參考價值,以詳盡的文字分析故事本身也不失為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