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荷蘭式快樂:做自己,不需要說對不起的人生觀 BY 貳團 Yeh

看完這本書後,回想起之前在某本雜誌的封面看到荷蘭兒童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小孩,雖然當時雜誌的內容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藉這本書瞭解了荷蘭的文化與社會氛圍,重新思考了幸福的意涵。從他們的教育制度來看,基礎教育的目的在保障每個國民有基本的知識水準,所以因為發展較慢而跟不上的孩子,會有額外的協助像是一對一的教學或是被建議留級一年,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也不是丟臉的事。

階段性的評量,在於了解孩子的發展潛能,評定孩子適合繼續知識的學習或者走技職教育,學一個技術並賴以生存。上大學這件事也不依照成績排名入學,只要條件符合,是跟著大家一起抽籤決定有沒有機會念大學的。我看到的是接納之後產生的韌性,不論是接納自己真實的狀態,接納自己的內在能力就是有高低不同,也鍛鍊自己試著接納努力付出之後,不見得就有相對應想要的結果,抽籤意味著每個人只要條件符合,機會平等,這來自於他們理解自己擁有的有時候並不完全是努力來的,還有運氣,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謙卑。

當我們要得太用力,接踵而來的是不符合現實的期待,也對不完美失去了承受的韌性與欣賞,求學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有更多的變數,如果能透過求學時的歷程增加一個人面對人生的能力,升學、工作都變成只是過程而非終點,如何跟隨自己的能力和特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大概就是荷蘭式快樂提醒我的,當我們在追求傑出、被可能遭遇淘汰的壓力所吞噬時,這過程真的讓我們感覺幸福快樂嗎?如果人生是一個現在進行式,每時每刻我們是否都能清楚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又是為了什麼追求?


而外人常常對荷蘭的印象─包容,作者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帶讀者了解這種包容各種與自己不同的人的態度,其實是柱型社會的一種延伸。早期的荷蘭依照宗教分成三個柱塊,漸漸地又因彼此在價值觀、意識形態的不同,產生更多的柱,柱與柱間很少往來,換句話說,對彼此的寬容是來自一種互不交流而產生的事不干己的想法。雖然現在柱化社會形成的區域性已漸漸模糊不在,但這仍然深深影響荷蘭人對事情的態度。不管是同性或移民,與其說是包容,對某些尚未接納的國民來說,只是一種容忍,因為這是一個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的社會,所以他們對別人有權力發出聲音、表達自我並沒有太多意見,以避免某天自己要發聲時也被人奪去權力,這種共存建立在一種事情並不威脅到我的狀態中。

儘管是一種看似消極被動的柱化社會演變而來的處世觀,但與東方文化還是相當不同,我思考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到底是什麼,想起最近學習到的知識─界限。柱形社會雖然在某些時候是貶義的,因為不交流也就缺少了對彼此的理解,只是一種我能存在所以你也能存在的不使力寬容,但想像柱形,是有明確輪廓的,大致群體小至個人,界限清楚,東方文化的團結感相對強,也可視作界限比較模糊不清的結果,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好處是感受歸屬,屬於群體,有人可以依靠,壞處是我們有時想去影響別人的企圖心很強,想把別人改變得跟我們思想一致,而與我們信念想法不同的人,除了爭執、排擠,好像沒有其他種可能性了。


另一個我欣賞荷蘭的地方是他的無聊,沒錯,作者用無聊形容荷蘭的生活。相比於深夜仍然相當有活力的台北來說,荷蘭確實比較沒那麼有趣。荷蘭的大型購物商場不多,小店也像上下班制一樣白天開門晚上假日休息,如果又遇到寒冬時日,晚上無法出門逛街,電視又乏味,生活著實單調不少。但自然環境隨處可得的荷蘭,讓人可以隨時欣賞自然美景、聞到每個時節的特殊氣味,平衡忙碌生活而過度運轉的身心,練習不向外索求什麼。或許可以反思為什麼我們需要把生活填得這麼滿?有陣子工作很忙的時候,即將休假,腦中就在想著休假時要做些什麼,高速的生活節奏讓人忘記停下來是什麼感覺,陌生得令人心慌。我不知道是不是成就取向在作祟,但時刻提醒自己成就感很美好,但沒有也沒關係,進行一件事就算沒有結果也不算徒勞一場,練習不把目標放在最終的獲得,甚至不需要有目標。


儘管荷蘭有許多令人欣賞的地方,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像是一體兩面的自由。作者就提到最大化的自由與道德的邊界如何平衡?例如,戀童癖也可以組織一個政黨,因為挑戰到多數民眾的道德觀,曾經被訴請不能加入大選,但法院卻以「言論及集會自由」的因素讓他們繼續活動。雖然法律允許他們存在,但社會的道德氛圍仍然無法接納,這或許就是當異己的生活型態影響到自身的時候,已無法再事不干己的底線挑戰,戀童癖黨的黨員除了被跟監外,也沒有學校願意讓他入學。

以寬容為豪的荷蘭,近年在種族的歧視與對立上也漸漸明顯。他們鼓勵移民學習一系列的移民課程,包括荷蘭語,但宣傳的廣告卻太有針對性,廣告中出現的說不好荷語的人都是摩洛哥、土耳其或中國籍,卻無白人。作者也親眼見過在同一條街上,警察面對不同國籍的青年群聚亦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幾名摩洛哥男子群聚抽菸,被鳴笛驅散,同樣的荷蘭籍青年或其他國籍的女性群聚聊天卻沒事,這凸顯了荷蘭在大量的移民、難民入境後,如何處理多元種族並存社會的問題。


這本書還提到了荷蘭的飲食、居住、藝術發展、性產業、大麻、政治、福利政策及最近的轉型考驗,如果想知道荷蘭人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是一本好入口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