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BY 壹團 郭潔如

多年前看完這本書後,就一鼓作氣的把衣櫥清了一遍,但當時只是做了「丟」的動作,並沒有好好「檢視與物品的關係」,因此很快就故態復萌,衣櫥又呈現爆炸的狀態。今年開始接觸與「極簡」相關的內容,又重新並仔細地翻看這本,竟有了不一樣的體會跟實踐!

這次在整理衣櫥的過程中,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所說的「經過整理、物品減量,知道什麼才是重要的東西,價值觀越漸明確,在日後選擇時的猶豫也越漸減少」:認真的審視那些心動或丟棄的衣物後,發現自己喜歡/不喜歡的穿衣風格也越變立體,因而越能拒絕「快時尚」的誘惑。

這本書的價值觀不僅限於「對物品的喜好」,而是延伸到更大的人生議題。作者認為,透過「怦然心動的整理術」,讓自己面對沉積在角落裡,不願面對、或甚至是已經遺忘的過去跟執著,整理、減少物品量的同時,也能理清什麼是(人生)必要/不必要的東西(不過這部分有點「玄」,我還沒體悟到這XD)。

以下是重點整理。

書中提到整理的二大重點:「判斷物品是否要丟棄」與「決定物品的存放位置」,而整理又可分成「日常整理」與「節慶整理」,所謂的日常整理其實就是「物歸原位」,而節慶整理則僅需久久一次,方法是--

按照「物品類別」,依「正確順序」(衣服、書籍、文件、小東西、紀念品),只留下「心動的東西」,並擺放至「指定位置」

而這過程要「一口氣」在「短時間」內徹底完成,因為唯有體會過「舒適的」狀態,才不會讓人想回到凌亂的樣子。

如同書名,這本書著重的丟棄原則便是「是否會怦然心動」,作者讓物品「擬人化」,也讓整理過程變得很有「儀式感」:一一審視與物品的關係、確認自己的感覺,對已完成任務的物品表達謝意,並送走它們。

也因此,作者強調整理其實是很「私人」的,並沒有統一準則(衣服只留X件、買一件丟一件等整理法),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舒適基準,必須透過親手整理、將物品減量,才能發覺到那「適切數量的轉捩點」,往後東西就不會增加。

以下提供幾條我很喜歡的「金句」,感謝它們陪我渡過許多猶豫掙扎的時刻XD

(很貴但很少穿的衣服,猶豫要不要丟掉時……)
每樣東西都有它不同的任務,「這類風格原來不適合自己啊」,也可以是一件衣服重要的任務(p.75)

(放在書櫃角角,卻從未、久未翻閱的書籍……)
時效是書籍最重要的元素,與它相遇時就是該讀它的「時機」(p.114)
手邊不存放過多的資訊,這樣對資訊的敏感度反而會提高。

(看起來好像很重要的文件、講座資料……)
整理文件的基本原則是「全部丟掉」,除了正在使用、近期內都會需要的才保管在一起(p.118)
而研討會的資料應該全部丟掉,若不能學以致用,資料留著也是毫無意義的(p.122)

(那些堆在角落的禮物、卡片,用不到但又不好意思丟時……)
送卡片、禮物更重要的是傳達心意,對這些東西說「謝謝你讓我在收到的那一刻感到心動」後就可以整理掉了(p.133)

並記錄幾項整理原則、心法

1. 衣褲、物品儘量都「直立收納」
被堆疊在下面的東西會很難受,也會逐漸衰弱、黯淡(p.176)

2. 包包應該「每天清空」
包包的任務是「外出時幫忙運送物品」,回到家時應讓它盡情休息(p.185)

3. 東西買完之後便要「拆包裝」再行收納
不然只是將庫存場所從店裡移到家裡(p.198)

4. 打造「專屬自己的區域」
當意識到「這裡是只屬於自己的場所」時,就更有可能確實管理(p.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