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才行」的想法,是焦慮的來源。
實際去嘗試去做,才會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歡,行不行。
現在沒有做任何準備,一旦遇到喜歡的人或託付喜歡的事,是無法好好把握的,只會失去。
你真正害怕的是「再次失敗」,所以害怕「實際行動 」,這也是你無時無刻焦慮的來源,你失去了從容,只有著急,所以你無法有樂在其中的充實感、意義。
會替你烙上「落後於人」印記的,只有你自己。
正視軌道外的世界,正視自己的可能性,質疑那些理所當然。
以他人為重心,就會與他人比較。
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情感、自我成長為中心,思考的焦點在於自身的滿足、快樂、成長。不要以「他人」為中心,那會是包袱。
*以「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好好活」為目標,不受限於他人的想法、不會把他人的話照單全收,一樣過自己。
*多關心自己,以提升「價值觀」和「相信自己」為目標。
*尊重自己的情感和意志,謹慎待之。
*善待自己的身體。
*重視自己的五感:味、嗅、視、觸、聽,也好好感受無法表達的感受。
*以「實現自己的想法與願望」為出發點的去行動。
如果你能看重自己,別人也會這樣看待你。
如果你能保持愉快,別人也會與你相處愉快。
如果你能懂愛自己,別人也會好好對你。
如果你能讓自己幸福,你就可以分享幸福給別人。
「你真的喜歡這個人嗎?」
如果是真的喜歡,即使對對方有些不滿,也會努力找出辦法來解決問題。
大部份人都希望能操控別人,讓別人順自己的想法做事,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對方才是重視自己,自己才有存在感,他們從別人的順從中,找尋存在。
但這種從他人身上找尋自己,以他人為自我存在的重心,是永不滿足的,只會處於茫然又焦躁,最後恐懼到否定自己。你應探索內心,找尋深層的渴望,並讓目標具體詳細。情感才是判斷的依據,用滿足填滿內心。
你的選擇不是出於偶然,是出於你當下所能做的判斷,是必然,是命數。
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感受此時此刻的幸福,就能解決焦躁與不安。
認真做著自己當下能做的事,盡力去嘗試,充分感受每個片刻的滿足。
做自己能做想做的事,力量就會湧現。
我們並不能強迫對方接受我們自認為正確的事,我們也不用攻擊或指責對方,我們只要拒絕、不予理會就行。也不需強迫對方理解,我們只需「相信自己」。他人的言論,是屬於他人的東西。
潛意識會將你對事物的「實際感受」,當作「目標」去達成,所擔憂的就會變為「事實」。感受「當下」,未來才會充滿希望。
以自我為中心的四堂課:
1. 覺察自己的渴望。
2. 意識自己「想做」的欲望。
3. 採取「去做」的行動,以滿足自己的欲望。
4. 感受「行動後帶來的」實際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