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稱敘述者詹姆士原本活過人間,死了之後,透過通靈人魯伯才寫了這本書。
本書通靈者魯柏寫的後記,有一段讓我覺得很感動: 她在靈視的經驗中,被一個巨大的女性抱起,那女性身體比地球還大。 她說:如果妳需要我 我就在妳身旁。魯柏說這個安全感持續一個月之久 那巨大的女性說她是是魯伯存在的根源。
我也在想,我也想要這樣的安全感,或是真希望我也可以成為那個給予整個月安全的人,我也要與我的存在的根源連線,立志要當這樣的存在,就一定可以流經自己,而不只是想單純接收,設定意圖以這種方式來設定。
書摘:
如今我的夢和記憶正在以不同於以往經驗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存在於我的心靈之中,有如遊戲間裡的兒童積木,每次可以用它們做出不只一座城堡、一座橋或一座村莊。就彷彿那些記憶的積木不但能彼此拼湊連結,還能嵌進彼此之内,積木本身能改變尺寸,變大或縮小。因此,我被鼓勵用同樣方式和自己的記憶玩耍。它們形成的各種不同模式不但使我深受吸引,更重要的――使我震驚不已的是,可以從任何一塊積木上,讀出各種十分合乎邏輯的意涵。這有點像一種心理字母表,其中的畫面、文字和感覺有了奇特的變化,於是我明白了,記憶從來不是一件已完成的事,而是一個不斷變化及推陳出新的元素,確實轉變了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概念。
P298
活著的時候,當我看到別人在最新的觀念或理論中昂首闊步,像一位女士著她最時髦的晚禮服,或一位男士穿著他最精緻的背心,我就會把他們的想法視為心理衣著。
另外有些人的心靈衣著就像一名和尚的破布衫那樣貧乏,不過被夾帶著一個精神標誌,體作「謙卑」,寫的卻是「優越感」。但我仍然看不見自己的心靈衣著,也沒有意識早晨穿起我的憂郁,如同穿上外套,選擇它的程度和質量,就像選擇顏色。
P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