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說時間管理就是痛苦管理,而分心是逃避痛苦、逃避不適感的渴望,因此首先要理解分心的誘因與引力。注意分心前的不適感,用好奇的心態探索自己,用十分鐘原則來防範分心,例如,想滑手機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再等十分鐘、將無聊的任務添加趣味等。
你不能定義分心,除非知道它是讓你從甚麼東西分心,為了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需要騰出時間,將行事曆安排來實踐自己的價值觀,把一天的時間放進時間箱裡,以一周為期,定期安排並改善行事曆。目標是讓自己的行事曆上頭完全沒有空白,如此你會有一個模板,讓你知道每一天想要怎麼使用自己時間。在時間安排上不擔心無法控制的結果,專心在自己能掌控的,就是當中自己有多投入。利用預先承諾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在思考清楚當下做出決定不再改變也讓自己比較不會在之後做出有違自己初心的行為。
變得心無旁騖,意思就是努力讓自己做到言出必行。先從根本去解決那些驅動我們分心的內在誘因,保留時間去從事具有引力的事情,再把多餘的外在誘因移除,用預先承諾的方式讓自己不要偏離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