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顧爺寫給一般人看的藝術史之一,主角是近代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們。印象派來台灣辦過不只一次畫展,應該許多人都有參與過。
本來就很喜歡莫內睡蓮系列,竇加的芭蕾舞者系列,梵谷的向日葵,也很愛點王秀拉。但了解了印象派畫家們各自的友誼(或超友誼?)的關係後,每個人(瘋止)的形象也更鮮明了。XDD
小時候不懂馬奈的畫哪裡印象派,原來他石破天驚的畫了史上第一個凡人裸女《草地上的午餐》,然後接著還致敬提香,畫了一個床上的裸女《奧林匹亞》,各種大膽的畫作,讓他成為了印象派之父(父就表示還不是印象派本人,難怪不夠印象派)。本來小時候也不懂塞尚一直畫蘋果到底哪裡厲害,原來他如此前衛,是現代藝術之父來著!
特別想提一幅莫內的畫《蛙塘》,一個池塘中間有人聚會,不過人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水面的表現上用了他獨創的「色彩分割法」。不把顏料混和,而是一塊塊直接塗到畫布上。水面上有黑、藍、白、黃綠四種顏色,近看真的就只是色塊交疊,但遠一點看,真的立馬感受到水波盪漾。像梵谷《星空》會讓人頭暈一樣…!
我只能說,印象派畫家對於光影的感受,真的是異於常人。到底什麼樣的眼睛,可以看到那樣的色調並拆解出來呀,可謂,真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