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作者是一名暢銷書作家,曾幫助後段班學生一舉考上慶應大學。此書他告訴大家,沒有認知、情緒、欲求,就無法產生才能。成事第一步就是培養正確認知。
書中指出"只要你願意就能辦到"是一句屁話。請務必改成"只要願意,我就能進步"。
給予對方有趣的觀點,對方自然會產生動機。
結果主義者會畫地自限、無法進步。而享受過程且不在乎結果的how型人,卻會越來越進步。
人類是只要被肯定就會努力去執行的生物。
教育的方式錯誤,孩子的能力就無法成長。
真正的成功在於孩子往後的未來,請看長遠一點。
有邏輯地去學習,可以更有效率地成長。
抱持著"早點學最好,太晚就來不及"這樣想法的人,往往不管到幾歲都會懊悔。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說服自己不去行動。
頂尖位置不是只有一個,只是大人眼界太狹小,只能看到一個罷了。請全力強化自身優點,創造工作。這是人生百歲時代、AI時代要面臨的課題。不擅長的工作就找人合作。與其讓能力均衡發展,擁有頂尖能力的人更有優勢。
美感會隨著文化、環境而有不同的定義。能力也如此。
請好好檢視自己,如果習慣把過錯、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怪罪環境。自己才能一輩子都無法發揮。
做雜事,其實是鍛鍊洞察力。能用洞察力、觀察力、想像力看穿對方思考、行動的人。就是有才能的人。
越是能在往後留下成果的人,就越能在一開始就徹底模仿高手。不要只是口頭問高手怎麼做,請高手直接示範給你看。仔細觀察然後徹底複製他的行為。如果可以的話,拍下對方的影片,一邊看一邊分析。
Kobe Bryant也是大量練習,大量看影片,分析對手技巧,成為一代籃壇高手。
請在孩子的才能開花結果前,就要在他們努力時,全力支持並相信他們。
家長的禁止令,會限制孩子的判斷力。並影響他們的人格形成,對往後有極大影響。強烈的禁止令會使孩子停止思考,放棄提升自己的機會。
對事情從不質疑的孩子,長大後雖然可以成為認真做事的大人,能力好,但也很少擁有頂尖才華。才能越大,才能從組織/團體的桎梏中脫穎而出。
孩子只要被稱讚,就會更努力使自己變好。
照套別人的成功經驗,你才不可能成功。每人成長背景、環境、能力不同。複製他們成功經驗,幾乎難以成功。請找出適合自己的成功法則。
在武術世界,接班人能夠快速進步,是因為擁有足夠觀察力和有效整合術的能力。
發現一件誰都能辦到的事很簡單,成為第一個開始這麼做的人,才是最難的。
擅長讀書的人,可以將教科書內容圖像化。有系統地讓頭腦記憶。
學習遇到高原現象(停滯期)怎麼辦?正視並重新執行基本功,回顧基礎,就有辦法持續往前跨越難關,實力提升。
考試不需要才能。真正需要才能的是走出社會後的社會體驗。
"勝負未定"、"接下來才要展現成果給大家看",能說出這種話的你,才最有資格決定自己是否有才能。
明確了解經營理念,建構穩定的信賴關係,就是使員工才能成長的第一步。
精準做事,因為小小的偏差,最後也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巨大影響。
覺得自己辦得到。你就會成功。
員工要成長,公司就要勇於打破階層,讓員工自己管理。
用自己的話說出腦中的想法,就有信心完成原本辦不到的事。
'單純曝光效應',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感,強化記憶力。
一句謝謝,就是對彼此信賴的承諾。
如果沒確認溝通的前提,溝通就會失敗。進而無法有效傳達資訊。彼此的信賴關係就會瓦解。
建立共識以及為話題下個有趣的標題,無聊話題才能變有聊。
賽局理論揭示人有傾向追逐短期自我利益。但如果彼此有強烈信賴關係,就會捨棄自我利益,以整體利益為優先考量。
誠實面對別人給予的回饋,才能改善自己。
跟命令相比,說出客觀事實,更容易使人聽進去。
即便沒人要求,人也會自發性的想讓自己變得更好。
懂激勵的主管,只單純陳述事實,少用主觀形式發表批判意見。
後設認知程度高的人進步快。
對自己情緒實況轉播,比想像中更有效果。
沒有建立信賴關係之前,對方給的指導只會讓你厭煩。
語言和動作的一致性不足,就無法傳達正確的資訊。
團隊組織了各自擁有獨特才能的高手。彼此互補之下,團隊實力會比個人單打獨鬥更強。
合理判斷,錯誤就不會再擴大。要做風險管理。
有才能的人能設身處地、看透對方新思,說出讓人安心的話。
越是一流的人,越懂洞悉人心。讓人願意坦承以待。
迅速複製別人的成功行為,不帶一絲猶豫。
在運氣降臨之前,你需要有足夠的努力。
每天用誠意對待每個人,就會讓自己變得更好運。
如果有非常想做的事,或想見的人,就要主動出擊。
越是一流的人,越是有信心說自己辦得到;只有二三流的人才會說自己辦不到。
每天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你也可以讓自已擁有人人稱羨的才華。
天賦只是附屬品,不將失敗認為是失敗,才是真正的才華。
只要不活在過去,人什麼都辦得到。
想做什麼就趕快去做。放膽去做,終有一天將會大放異彩。
最後,祝各位讀過此書的人,都能運用自己才華在這世界闖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