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這一生的幸福計劃:快樂也可以被管理,正向心理學權威讓你生活更快樂的十二個提案 BY 壹團 Dogpa🐶

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低潮,有些人很快就能回復原本的狀態,也有些人在遭逢挫折時陷入鬱鬱寡歡的狀態無力再起。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不同,有時候我也沒有太多的想法,畢竟自己是本來就比較「歡樂」的人,在書店找書的時候,剛好被這一本書的標題吸引,「快樂」竟然也可以透過管理獲得,引發了我的好奇心。
文章開頭,作者說明這是一本經過科學實驗所驗證的心理學書籍,大多時候心理學很難與科學有直接的連結,但作者透過科學實驗來頗析心理學,讓心理學得以被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書中一開始就說明人的快樂由三個面相決定:
「基因50%」:在人出生時基因就某種程度的決定了人是否快樂,若是出生就快樂的人,真是喜上加喜。但若出生時基因較偏向不快樂,還是有其他方法可以提昇我們的快樂程度。基因決定了我們感受快樂的一個基準點,快樂也與遺傳有相當大的關聯性,作者在書中透過雙胞胎實驗來獲得這個說法的支持依據。腦電波顯示較快樂的人,大腦左側額葉的活動比右側高,雖然目前無直接證據,但可以知道左側額葉與正面情緒有相當的關聯性。
「主觀行為40%」:在書中作者舉列了12種能使人快樂的提案(方法),來讓人增進快樂的程度。透過一些行為來讓自己變得更快樂,有時候我們認為快樂是需要尋找,或是要改變自身的境遇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思考著如果怎麼了就會變得比較快樂。其實快樂不需要尋找或是改變境遇就能取得。透過一些方式我們也能感受到快樂並增進快樂的感覺。
「境遇10%」:在基因與主觀行為佔了90%的程度之後,所剩的10%的境遇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物質、美貌、等等的快樂體驗,最後都會遭遇到所謂的「享樂適應」。簡而言之就是對於快樂會有適應,適應到最後成了習慣或是理所當然,我們可能到了一定的收入水準或換了新的住所,不到幾個月我們就習慣了這樣的模式,進而讓當初的喜悅消散無蹤。作者則提到讓大家提升到一樣的生活水平,對於快樂的感受程度仍然會有極大不同,這也是境遇在快樂佔比內僅止於10%的原因。

其實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The How Happiness」,就直接翻譯來看是如何快樂、怎麼快樂。在閱讀完後也能體悟出大致的心得跟英文書名一樣,書中有十二個提案來協助人們獲得快樂。書中也有一個前置的測驗可以測驗究竟這十二個行動哪些對於你會有較大的幫助,作者建議可以選三個分數比較高的行動作為後續的快樂增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