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 BY 壹團 Am

這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但看完後會對對話的結構有更深刻的了解。不容易閱讀的原因是: 雖然作者提供了很多例子,但因為對話的結構、變數實在很多,所以每個點中又有很多可以延伸探討的點,常常看一看就讓我忘記原本的脈絡是什麼。在看這本書之前,先把自己想要進行的對話/人/事先列出來。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怎麼應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許會是比較好的做法。以下分享一個書裡面提到的點。雖然這個道理可能是老生常談,但作者的舉例還是讓我對這件事有更清晰的理解。

!不要把想說的話包裝成問題說出來:
1. 小時候坐車的時候,大概每個人都曾不耐煩地問過: 「我們到了沒?」其實你知道還沒到,而你的父母也知道你知道,所以就用同樣不耐煩的口吻回答說: 「還沒啦」而你真正的意思是「我覺得好無聊」或「真希望已經到了」或「這段路真是太長了」。
2. 其他例子: 「你就這樣讓冰箱的門開著?」(你想說的是「請把冰箱的門關上」或「你讓冰箱的門這麼開著,我覺得很不舒服」)
3. 「關心我一下都不行嗎?」(你想說的是「我覺得被冷落了」或「我希望你多關心我一點」)
4. 「你一定要把車開這麼快嗎?」(你想說的是「我覺得好緊張」或「每次我覺得事情控制不住的時候,就很緊張。」
5. 為什麼要直接說呢? 因為對方不一定聽得懂你隱藏在背後的感受或要求,他只會注意到你的諷刺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