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阿富汗的局勢急轉直下,最近找了一些相關的書來看,《走過夾縫地帶》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雖然中文版翻譯的有點糟,但還好內容沒有令我失望。
本書是作者Rory Stewart於911後在阿富汗徒步旅遊的見聞錄,在他的親身經歷下,揭露阿富汗當地許多與外界想像完全不同的事實,以下分享他的文字,部分由我改寫過,與原書不完全相同:
◎甚至,許多阿富汗人認為:「至少在塔利班下還有安全及正義。」
我希望這本書也提出國際社會對阿富汗有所誤解的不同面向。國際社會中就真正地了解關於這些「威脅」顯現出來的情境及文化有多少呢?
我將在阿富汗的所見所聞寫在《走過夾縫地帶》一書。我與什葉派及遜尼派一同過夜、一同進食,無論是哈札拉、埃馬克、普什圖,還有塔吉克族群,年輕人及老人,識字者與文盲。
通常外國人常常形容阿富汗鄉間為「一個失敗的國家」或「無政府空間」。但我再步行時,發現阿富汗鄉間是「緊密且受統治的(這裡翻譯有問題,緊密是指社會關係;統治應指自治,而非由具體的政府所統治)」(即使是在外國人的想像裡)。
在阿富汗中部的村莊超過二十五年不曾有過警察或官員,對我而言,這已證明獨自步行且手無寸鐵,行走三百英里,穿過阿富汗最偏遠之處未遭搶劫或殺害是可能的。村莊領導者,無論他們的政治傾向、種族或過去,為他們的社群以及旅客提供了一種正義及安全的形式。
但是,外國人卻對阿富汗民間自治體系的良好運作感到震驚,並且視之為醜聞...並且花費數億美元視圖於阿富汗創造「法律」。(...)卻毫無用處且腐敗,阿富汗人不想與其有任何關聯。
甚至許多阿富汗人認為:「至少在塔利班下還有安全及正義。」
我們(指外國人)的部門骨子裡太過樂觀、太過特定目的導向,太過專斷,遠離了阿富汗人生活的考量與現實,太過追捧形而上抽象裡的「統治」與「法律」,認為這才是成功的政治──但我們卻始終不曾注意到我們並未成功。
我希望當對雄偉宏大的戰爭論述退去後,此書以一本關於阿富汗中部鄉間人民生活的年代紀錄,能夠重現於世人眼前。
與政治學相比,我更信服人類學。
經過這趟旅行,我愛上了阿富汗,這也是我於2005年重返喀布爾生活的原因,接著成立基金會,重建阿富汗的建築工藝並資助當地工匠。我們有能力讓喀布爾舊城的一部分免於傾頹,而且生產出傳統工藝中最美好的產品,送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