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亡是再活一次的開始,那麼你會想要怎樣的新生活?
《死後四十種生活》就提供了四十種複雜古怪,創意無限的生活樣貌。
既有著文學家的奇想,假設死後我們分裂成不同年紀的自我,重新體驗人生的各種階段,也可能人生所有相同的經驗都在死後排列在一起,重新再來一次,這次你要連續排隊十八個月,睡覺睡上三十年;也有著哲學家的思考,所謂人生如夢,但也許如夢的是死亡,醒來才發現自己只是別人夢境中的小人物或臨時演員。
而作者伊葛門身為神經科學家,自然少不了本於科學,但又有些胡鬧的揣想,例如也許人類只是上帝身上的癌細胞,又或許人類只是宇宙製圖師設計用以探勘的機器人。
雖然這些故事相互獨立,但就像原文書名「SUM」所表示的,總和起來,彷彿就能得到某種更大、更崇高的東西,那就是「可能性」。
誠如伊葛門在關於本書的訪問中提到,這四十篇故事提到的死後世界也許「全都不太可能是真的」,但重要的是不要對世界充滿無窮的可能性視而不見。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許所有對於死亡的描繪都是源於生活的想像,如果你可以想像死後生活有一百萬種可能,那為什麼要死守著一成不變的生活,認為沒有改變的可能呢?也許作者最期待的不是讀者告訴他哪一篇最為有趣,而是闔上書本後,翩翩發想的第四十一種、第四十二種死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