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1

種族主義、暴力犯罪、人際關係崩壞源自男子氣概?陰柔氣質更適合現代男性?從歷史及社會文化看男子氣概如何戕害男性及性別平權 BY 壹團 李麗美

書名很長的這本書,意外的超好看也超好懂

———

書名取長一點有什麼好處?我至今仍想不透🤷‍♀️🤷‍♀️🤷‍♀️,但缺點很明顯啊,就是讀者不容易記得,也限制了一本書在人們之間口耳相傳的程度。

本書原書名其實非常簡短易記:

Is Masculinity Toxic? 男子氣概有毒(害)嗎?

我想近期由臺灣年輕學者盧省言所撰寫的《有毒的男子氣概》,書名靈感可能就是由此而來。

而我之所以會先看長書名這本,也是因為看到《有毒的男子氣概》一書的簡介,才想到自己過去也曾買過一本相關的書籍,於是才特別找出來看。

這一看不得了,我居然有被此書「驚艷」到的感受,從書的外觀到內容都是!

先從書的「表象」也就是樣貌說起。

1. 它的總頁數,若把版權頁算進去,也才144頁,夠薄,拿在手上甚至單手翻讀很容易,要隨身攜帶也不至於有負擔。

2. 扣掉書末的「延伸閱讀」、「圖片出處」、「年表」、「致謝」,書中主文從目錄到結論,每一頁都有圖片。

對,你沒看錯,每。一。頁。都有圖片,而且是彩。色。圖。片,而且圖片選得超級好,跟內文息息相關外,有些還發揮了補充了內文的功能。「圖說」的資訊和講解也恰當的充分和簡潔。

3. 每個版面裡的文字段落,字體有大有小,據封面折口的說明,「最大與次大字級輔助讀者一眼抓出議題關鍵字,短時間內重點式把握議題概念。」

換言之,就是一種體貼讀者的作法,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整本書全讀當然最好;沒時間的話,挑字體比較大的段落看也能掌握到重點。

我之前從沒看過一本圖片這麼多且如此頻繁更動字級大小的書。這個來自英美書系A Primer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Big Idea Series)的創意,希望日後能被更多臺灣出版社效法。

我是一個勤勞的讀者,一本書再怎麼枯燥難啃,我都會盡可能看完,但看的過程中有可能因為覺得無聊而睡著。但我發現這種字級大小有所差異的版面,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因為「有變化」而從頭到尾保持警覺和清醒;文字和圖片交錯存在,也為我的閱讀過程中增添了許多樂趣。

我尤其推薦學術書籍能仿效這種作法,因為這種作法對讀者友善。對讀者友善自然就吸引更多讀者(並賣出更多),作者想傳播的重要觀念,也因此能傳播的更廣更遠。

————————————

這本書在排版上的優點,也讓我第一次深刻體驗到「紙本書」的優勢。此書中文版沒有出電子版,我猜是出版社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大部分的平價閱讀器,根本無法顯示彩色,本書大量圖片若由彩色變成黑白,在視覺上的衝擊力勢必減弱很多;且閱讀器的大小通常小於一本書攤開來的大小,本書「版面」(左右兩頁)字級有明顯變化的巧思,放到閱讀器(單頁)上去看,想來也變得不明顯了。

為了求證我以上的假設,我還特別查了英文原書有無出電子版,希望能實際做一個對照。幸運的是,Amazon跟Kobo都有出。

我用我的閱讀器下載了試閱版來看,果然如我所料,慘不忍賭。流動式的電子格式讓本書版面整個大走鐘,圖片跟圖說經常不在同一頁。我把字體縮小讓圖說和圖片同一頁後,文字又小到不適合閱覽;有些色彩濃烈的圖片變成一整塊黑壓壓的,別說圖中的細節無法呈現,根本整張圖都看不清楚。

熟悉電子書格式的朋友,可能知道流動式之外,另有一種固定式的電子書版型,它有點像是書籍的PDF檔,能確保每一頁的版型不會跑掉,但若用一般6、7吋大小的閱讀器看,文字、圖片都會變得很小。所以,若此書電子版改用固定式版型,大概也好不到哪裡去,一樣無法彰顯出紙本頁面的所有優點。

除非消費者願意花大錢買一台高階的彩色大尺寸電子閱讀器,或者願意忍受眼睛因長時間觀看高亮度螢幕帶來的不適感而用ipad閱讀,否則,我認為「紙本書」還是有其不可被取代的優勢,就看出版社如何善用、發揮這樣的優勢了。

當然,電子書跟紙本書並非競爭的對手,一書如果同時有紙本跟電子版的存在,對讀者和出版社而言都是最有利的。但電子書比紙本書難推廣(因為讀者得先支出一筆買閱讀器的錢),所以若能把紙本書做得更好、對讀者更友善,那麼銷售量或許就也能跟著提高吧?!📙📙📙

————————————

聊完本書的外觀後,我想再說一下本書在內容上的優點。

在性平法制立和學校教育必須包含性平課程後,我相信臺灣的性別觀念不再如過去那麼刻板僵化,對於何謂「男性」、何謂「女性」,乃至於「跨性別」者,應該也有更多元、開放的解釋和想像。比如,男生可不可以戴粉紅色口罩?男性運動員可不可以喜歡編織?很高興我所看到的社會輿論大都是覺得沒有問題甚至是鼓勵的!(也可能是我同溫層太厚?)

不過,到底,過去或者說「傳統」對性別單一、固定的規範和要求,究竟有哪些壞處、為什麼這樣比較不好,我認為其實還是有必要了解,以便我們能清楚的知道當下多元、開放的狀態是比較理想的,也才有意願、有動力繼續維持下去。

真的,「維持」也需要能量,很多事情經常是稍不注意,就會倒退、崩壞到我們無法想像的地步。超級保守的勢力從來不曾消逝過,隨時會趁虛而入(比如近期德州的禁墮胎法)。😢😢😢

本書薄雖薄,但內容架構和關懷的面向堪稱全面。

首先,利用大約四十頁左右的篇幅簡單交代不同時代對「男子氣概」或「男人」的定義為何,以及為何有那樣的內涵及演變。

(扣掉許多圖片所佔的空間,這部分的字數其實很少,非常簡略,求知慾強的讀者,建議可以再去找盧省言的《有毒的男子氣概》來讀。)

其次,細數最極端、保守的那種「男子氣概」,包含崇尚強壯的體格💪💪💪🏋‍♂🏋‍♂🏋‍♂、暴力行為🛠🛠🛠、以冒險犯難為樂、為獲權力不擇手段、反娘炮、仇女、性濫交等特質(或者稱之為「男性霸權」),對這類男性自身、以及其他在競爭中輸給這類男性的弱勢男性的傷害。而這些具體可察的傷害,包括壽命的減短、精神與情緒的障礙等等。

第三部分則討論這種主流定義導致遵循相關要求和規則的男性,在人際關係上的表現,和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全書的結論,則順理成章的是單一的、固化的意識形態有害身心健康,接納不同氣質、類型、行為的男性以及女性,才能減低上述意識形態帶來的危害,個人與群體也才能更加自在、和諧。

這類性別、社會議題,本來可以就可深可淺,作者不太賣弄專業,把每個觀念寫得淺顯易懂,若使用專業術語,在同一個版面也會立刻有解釋,真的令人非常激賞。

各式歷史圖片、新聞圖片,也可見出作者對史料的精準掌握,還有對流行文化的敏銳嗅覺!錯過它真的滿可惜的。

本書系一共十五本書,中文版目前只出了三本,希望臉譜出版社日後有打算出齊其他十二本。📚📚📚

🗣️中秋節快樂,但這意味著連假來到最後一天所以應該不會快樂到哪裡去厚?

🗣️能夠盡情畫線、記筆記也是紙書一大優點!✍️✍️✍️

🗣️正在看的《就位》純文字但也很有意思,讓我想到我看過的江振誠廚房的影片~

🗣️也是臉譜出版社出的。

🗣️那下次要寫這本嗎?

👉剛好有個影片可以先了解男子氣概之害:
公視新聞--「男子氣概」迷思 刻板印象壓垮男性

https://fb.watch/88_tqs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