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Graham 的文集。若以資訊類圖書來看待的話,年代已經算是很悠久了 ( 原文版是 2004 ) 。但有些篇章的文句還是讓我印象很深刻,不時冒上心頭。( 尤其是 <為什麼書呆子不受歡迎>,網路上有全文 )
為何青少年會不快樂?
首先,青少年並沒啥經濟價值。而為了能比較有效率地將大量青少年集中在一起管理,好讓成年人們能騰出心力做別的事,學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這樣的形式,和另一個場所非常像:監獄。
由少數的獄卒 ( 老師 ) 管理,首要任務是讓犯人 ( 學生 ) 都待在自己應該待的位置。然後,讓犯人有東西吃,儘可能不要發生鬥毆和傷害事件,就可以了。再其次,才是嘗試教給學生一些東西。
(「成年人在上班的路上,順路把孩子送到學校去關著,這有點像他們週末外出渡假時,把狗送到寄養的地方。」)
青少年被迫丟進這種環境,一關就是好幾年。除了花時間記住一些毫無意義的事實以外,並沒有真正的事可以做。
( 「你在學習中遇到的文字都是專為考試而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出題,而不是為了講清楚問題。南北戰爭的三個主要原因是……等到考試的時候,就會有一道題:請列出南北戰爭的三個主要原因。」)
空虛、無聊、毫無意義。在這樣的環境下,衍生的心理瘋狂自然容易造成常見的行為:霸凌、憂鬱、自殺傾向、叛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