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剛好和媽媽遭遇車禍、向工作單位請假並在家休養,也因為車禍,我仰賴前往工作地方的小白車報銷了、同時住院一個禮拜(媽媽是住了兩個禮拜)。說到閱讀感想為什麼會提到我的經驗呢?因為書中提及的女性貧困,如果遭遇到我這樣的變故,就會很容易陷入貧苦的地獄。書中提到許許多多的例子,有的是像這樣遭遇到變故(忽然一個意外、忽然家中有人生病而付出大量的醫療費用)、有的是因為夫妻離婚、丈夫本身也沒有付出贍養費用的能力、妻子脫離社會也沒有工作能力;有的是因為原生家庭的處境原本就不利孩子成長,年幼的孩子也成為必須要養家的人力,所以半工半讀、就學貸款的壓力,讓她們出了社會就已經比原本同年紀的女孩的處境還要低落,加上社會中原本對於男女的不平衡,這些女孩子簡直就是學校的弱勢,而成年女子更是社會中的弱勢。書中的女子經歷,讓採訪的記者說不出話來,連鼓勵的話也說不出來。看完整本書是讓人感到相當哀傷的。書中沒有提出明確的社會支持方式或策略要如何進行,但透過採訪和本書的出版,能讓我們看到社會底層的女子的掙扎與堅持,以及當她們只是希望有一個可以回的家、一張可以安眠的床、一頓可以吃飽的飯時,我們何其幸運、我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