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起到雞皮疙瘩,感受難以言喻,之前也有在群組分效果。一直找不到所謂的感覺來形容,直到近期聽了楊雅喆導演的訪問,他說他們以前學到吳鳳是偉人,幫助原住民,因為課本是這樣寫,嘉義火車站前面甚至還有吳鳳的雕像。但是他到了高中的時候才知道一群原住民出來抗議,其實吳鳳才是那個最壞的人,然後他們就眼睜睜的看著雕像被拉掉。他說他當時感受到以前學到的教育,其實不見得是正確的訊息,但我們的青春卻都讀這些不正確的訊息(簡單來說就是:被騙了)。我當時才知道我的感受就是這種。我以前崇拜的作家,也是被動的打壓著台灣本土文學作家。本書的敘述手法我很喜歡,每個開場都像是一個聚光燈打在主角的身上,也順帶抓住讀者的眼睛。而且作者都找到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切入事件和小說家收平,也完美切入台灣文學史的關鍵時刻
真的很推薦這本書,展示了歷史縱深,且不同視野。
補交新的 @黃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