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在PTT看到網友PO這本書的摘要、心得,書內容是藉由一位哲學家跟年輕人的一來一往問答來闡述阿德勒的思想,當中寫到童年心理創傷的部分引起我的共鳴,生在以前那個父母總是嚴加管教的年代,父母不當的體罰方式,造成我內心很深的陰影,也影響了我的性格發展,一直以來潛意識總會認為自己工作、人際上遭遇的不順、彆扭的個性,就是小時候人格養成期時受到不當的管教所導致(我以前應該是佛洛依德派),所以當下看到阿德勒顛覆的說法,對我的衝擊可想而知。
書中寫到並不是因為發生了這些事就一定有什麼樣的結果,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決定要怎麼生活的,是我們自己。如果童年的創傷就會讓未來的人生失敗,那照理說每個有此經驗的人,將來的人生都會是一樣的藍圖,但不是這樣的,很多人只是缺乏變幸福的勇氣,畢竟維持現狀比較輕鬆。
書中年輕人質疑哲學家的論點,哲學家也會提出範例來回答年輕人,這反覆的思辨過程點醒了我,也漸漸把我從過去的泥沼救出來。
另外還有像書中所說的課題分離,當我開始實踐時,發現很多煩惱竟不藥而解,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的煩惱,關注在自己的課題,不介入別人的課題,事情多半會變得單純許多,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就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每當我遭遇人生困境,碰到挫折被困在死胡同裡時,我就會翻開這本書,化身為那位年輕人,與哲學家來場人生對談,會感覺自己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