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系列第 4 本,也是目前我看到最感興趣的一本(還沒開始看之前最喜歡凱爾特,然過了前兩本之後,從第三本起覺得海放凱爾特跟埃及...),一來,我很喜歡印度文化,2000s 的那幾年我瘋狂喜歡印度電影;二來,這些神話材料都好陌生,我喜歡知道新東西!加上現在有在接觸身心靈及神秘學,對神話就更感興趣了。
本書鉅細靡遺地羅列印度的各種傳奇,用中華文化來對比,大概就是收錄了像封神榜、西遊記之類的神怪故事,加上嫦娥、夸父之類的傳說,及林默娘、關羽等等有被貢奉的神祇故事的總和。
分為幾個部份:
創世神話與三千世界:可延申至佛教的世界觀
大神祇:毗濕奴、濕婆、迦梨女神、娑羅室伐底等等等
半神和精靈,仙人、自然神與動物神
最後再收入《摩訶婆羅多》的故事大要
對了解印度神話非常有幫助,在閱讀當下也可以理解為何神話很重要,發現自己現在讀神話的心態想法與以前大有不同,不再只是看看「這個文化創造了什麼」、「這個文化中的各種 icon 代表涵意為何」,更可以明顯感覺到,這些神話說的內容到底意指人生的哪個部份。
是在隱喻婚姻嗎?在示現親子關係的權力鬥爭嗎?在體現人生中的起落,或是在教育閱聽的那個人什麼價值觀呢?這些價值又如何展現在一個民族當中?
同樣分享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吧。最有趣的就是《西遊記》的原型(?)故事--《羅摩衍那》,這個故事的主角是隻猴子呀!?大鬧天庭,還成為羅摩的好伙伴,最後一起打敗敵人,救回老婆。
這個故事雖然不確定是不是西遊記的原型,但是因為相同點太多,我想任何一個熟悉西遊記的人,都會發現猴子哈奴曼跟孫悟空的相似處。和動物結伴打敗敵人,也有點桃太郎的感覺。每每看到這種有動物伙伴的德魯伊劇情,我都很好奇古代是人與動物的關係究竟多麼親近到可以作出這樣的幻想。
這本書我十分喜歡,感覺很適合當了解印度文化的第一本書,本系列的用語大約是青少年的程度,也很適合推薦給學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