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3

誰在帶風向、玩精準行銷:認知駭客如何操弄人心 BY 貳團 Hong O'Neal

你的思想可以被挾持!
當你不必為商品付錢,你與你的注意力就是商品、參與性就是貨幣。
前Google員工Tristan Harris說一小部份的人,在少數科技公司工作,他們的選擇卻可以引導十億人今日的想法。
我們生活在史上訊息量最龐大、最豐富的時代,但人的大腦可以容納的訊息量與注意力的限制沒有改變。
所以媒體都渴求我們的關注,而這種關注是我們最珍貴、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資源。
人類的大腦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認知會整合成類化模式(分類),這些模式會隨著新訊息的加入不斷變動。
而透過改變大腦的大量輸入,這種駭入方式可以改變我們的大腦模式。
越多越多矽谷的技術部門禁止員工觀看可愛貓咪與嬰兒影片或照片。
因社群媒體會將重要的政策辯論與新聞,和一些貓咪、嬰兒的圖片、廣告擺在一起,使我們在各種貼文的轉換,帶來注意力暫失,使我們難以認真思考自已相信的或分享出去的內容。
如果我們能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掌握自己的注意力,就能抵制假訊息的操控,建立更美好的社會。
持續性的注意力暫失、侵入式數據收集、網路與媒體成癮都使我們成為訊息操作下的受害者。
我們被誤導並熱心地分享這些欺騙的宣傳,也同時掩蓋假訊息的真實來源。
我們花太多時間在這種訴求淺薄資訊的平台,就越難檢查參與的訊息與來源。
我們可以針對各種演算法造訪有關我們的資訊時,加以限制。
例如有時使用現金支付、躲開會員獎勵計畫、使用不同瀏覽器所提供的服務、使用不同email註冊不同服務、別只用網路觀看訊息、將個人資料分別保留在不同的小資料群,而不是擁有龐大數據的社群平台。
這些方法可以使設計用來操控訊息的超級定位逐漸失效。
技術的進步改變權力的結構,我們只能夠一起努力減少假訊息的影響,並利用新技術加以克服,同時也需要平台建立者、監管者與政府領導者共同參與解決"宣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