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階級的影響性一直是社會學中我覺得感興趣的一塊,到底既定的階級影響我們多少? 「你的父母社會階級,可以決定你未來的人生成就」這句話聽起來簡單粗暴,卻是可以傳達這本書論點的一句話。在現今社會,繼承歐美主流觀念,我們總覺得未來的成就是可以靠自己打拼出來的,然而社會階級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深,父母的階級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小孩的階級,而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分析當中的原因,以及用20年的實證研究資料證明。
作者透過田野調查,實地深入約15~20個家庭生活,觀察孩子跟父母的生活起居以及各種對話,從中研究與分析「勞動/貧窮階級」與「中產階級」教養孩子的差異。每個田野調查員貼身觀察父母和孩子約一年的時間,並且盡量做到只觀察、不干涉,詳細比較每個田野調查員的日記,整理出兩者的重大差異:
1.行程規劃的差異
勞動階級與中產階級家庭,生活都一樣非常「忙碌」,但忙碌重點不相同。中產階級父母意識到小孩參加活動的益處,因此常安排各式各樣的活動,透過這些活動,小孩得以訓練成年人的規則與效率,學習與人相處、團隊技巧,而這些職能在往後孩子的人生都可以運用的上。
中產階級父母傾向規劃栽培,父母會有較大幅度介入孩子日常而勞動階級父母,而勞動階級傾向讓小孩自然成長,孩子花更多時間與家庭成員互動,家庭關係緊密,但無法學習到在有成人領導規則下的團隊組織下規劃、選擇、談判,兒童常常被吩咐要順從成年人。
「勞動和貧困階級的孩子生活步調更緩慢、壓力更小,對孩子的表現要求更低,也給予他們更高自由度...他們普遍認為比起休息娛樂,最重要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貧困家庭要面臨比勞動家庭更困難的挑戰是生活資源短缺,資源不足影響父母的工作、移動方式、幼兒照顧,兒童的休閒活動案安排順序更被往後延。
🟦🟦🟦🟦🟦
2.詞彙發展的差異
與父母的語言互動,也受到階級影響,並且帶來不平等的結果,中產階級培養孩子,大量用到口頭協商,而這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訓練的協商能力、自我表達,都成為日後中產階級兒童成年後在社會立足談判的能力。舉一個書中例子來說,中產階級家長讓孩子看醫生前,會鼓勵孩子先想好問醫生的問題,訓練他向成年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有時候甚至反駁成年人,透過蒐集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得到成年人的尊重,這些語言優勢,都讓中產階級孩子日後求職時,能夠用優異的語言能力更獲得面試官青睞。
勞動階級的父母認為自己的職責在於生理照護,提供足夠的衣物住所,孩子擁有自由活動的的空間,但很少挑戰成人的指示,也從未掌握語言的權力感。與中產階級相比,勞動階級的孩子較無法在成人面前對答如流,對成年人權威感到畏懼而服從。 在家庭生活方面,相較於中產階級家庭會討論針對電視節目做深入的意見討論,家長也適時引導小孩表達自己的意見,勞動階級較常透過肢體語言,例如點頭、微笑或簡短發表意見,語言偏向實用性,並非說理工具、或情感表達的方式。在田野調查人員觀察之下,勞動階級小孩面對生活中的權威人士時(例如醫生),因為缺乏家長訓練和引導,雖然可以回答問題,但卻缺罰自信的表達和主動的提出疑問,也較少以證據反駁並捍衛自己論述。
🟦🟦🟦🟦🟦
3.體制下互動的差異
「學校」是所有孩童面對的第一個社會體制,在這本書中,強調中產階級家長會適時的干涉體制,例如對學校老師提出要求、教導孩子怎麼樣拒絕不合理的邀請,而這些過程中的談判、協商技巧,諮詢專業人士都是孩子在未來社會體制生存的有力武器,當孩子遇到學習困境時,也能透過積極介入讓孩子取得更多幫助。
田野調查者觀察,勞動階級家長雖然會配合學校的懇談會、也會保持與老師的聯繫,但甚少提出要求,其中一位家長的心態時若有問題學校會聯繫她,她預期孩子會正常學習,也很少打電話諮詢其他家長的意見,也因為她不會主動聯繫學校,她的女兒因為與老師產生衝突的事情,她過了很久才知道。這可能是因為勞動階級家長自己較少接觸體制的經驗和人脈,因此感到與學校接觸的不舒服感,甚至有些勞動階級家長害怕學校會舉發他們懲罰小孩的行為。相較於中產階級,勞動階級家長與學校有距離感且顯得無力、害怕,而這樣態度也造成在面對學校體制時資源不平等的差距。
🟦🟦🟦🟦🟦
我的想法
本書的結論或許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在增補版本中,作者追蹤這些田野觀察小孩十年後狀況,中產階級孩子大部分都讀到州立大學,甚至常春藤大學,且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而勞動與貧窮階級孩子大多並未念大學,只有高中肄業就結婚或工作不穩定。看到這裡,不禁有個疑問是,假設勞動階級的父母採用中產階級的教養方式,是否結局就會不同呢? 這個問題答案未可知,但假設應該不存在,因為上述的三點建築在中產階級父母過去的資源背景而產生的教育方法,所以勞動階級的人並無法擁有這樣的背景,也就無法使用相同的教養方式。
作者提到,中產階級的年輕人大多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優勢,而認為現在的成果是靠自己努力。這也代表,階級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深遠,即使知道這個現象的存在,大多數人不會把它跟自身經驗連結。
階級之所以影響這麼深的原因,在於這些優勢是每天每天在不斷擴大,孩童接觸的資訊有限,如果有大人來引導教這個體制的遊戲規則,很多事情都會更快速上手,朝夕耳濡目染,日積月累的優勢差距是非常驚人。 現今資訊流通已經比10年前快非常多了,孩童取得資訊成本也下降,因此父母的階級影響會稍微不那麼廣泛,但取得資訊跟懂得用仍是兩回事,所以我想階級的影響,在現今的社會仍然佔非常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