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精彩的一本法庭小說,頗有幾分臺灣司法版白色巨塔的味道,書中以一個案件的辯護為出發,交錯點出司法制度(審理過程及人事配置)、政治角力、廢死、遠洋漁業的孤立與殘酷、移工人權保障等等議題,但分布的很均勻,而且不會有強烈的宣教意味。因我本身也有司法實務經驗,讀來不會覺得艱澀,而且覺得其實作者描述的審理過程非常貼合實際(除了有一處應該是筆誤要寫審判長寫成院長),但非法律相關背景的朋友對於書中提到的通譯問題、最高院分案制度等表示理解上會有一點點吃力,此點供參。
書名中的辯護人並非指律師,而是罕見的公設辯護人,整個過程不輸HERO中久利生公平追查事實的熱血,作者挑公辯搭替代役男做主角很聰明,臺灣的地檢偵查組檢察官都不太可能為了一個案子這樣跑,遑論高檢的,但公辯有可能可以(不過現在這類矚目重大刑事案件都會有專門的律師來救援了);整個追查過程也是一下讓人沮喪一下又提起希望,反反覆覆的讓人放不下書,最後的結局......很大膽,我有被震撼到,某方面來說也很寫實不會太夢幻,令人在惆悵中還是抱有一絲絲的希望,以小說來說很好看,即將改編戲劇也令人期待。書中很多的人名和背景很明顯在影射近年司法事件和人物,法律人讀來算彩蛋吧!!
從書中主軸的移工衍伸的問題(包含在遠洋漁船作業的和居家照護的),真的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刻的觀察和用心,和隱藏其中的社會關懷,早年其實有聽過手語老師包庇瘖啞人被告的事,本書中是另一個角度,人力仲介控制著移工的話語權,再加上一般人對於法律語言的不熟悉,本案被告其實是處於雙重失語的狀態,看了真的令人怵目驚心;另外遠洋漁業作業環境的兇殘、不人道和其中不可述說的黑幕也是一言難盡,我因為有朋友長期關注這類消息,略有耳聞台灣漁業之前被黃牌警告的事,但其實各行各業都一樣,在獲利和人權、環保中到底如何取捨,掩蓋多少髒事,這之中又有多少政治角力和利益團體的介入,部是我們一介小老百姓能深入查知或撼動的,扣著這個主軸其實本書可以大大地發揮,也許是文學獎字數限制的緣故,不然我覺得跨國死刑犯救援及被後政治角力也都是很可以發揮的題材,真的可以寫成白色巨塔那樣的分量!!
ps.我本來不知道八尺門是什麼意思,因為本書我去查了才知道是一個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聚落,感謝這種在地化的小說讓我長知識,有機會想去海濱國宅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