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玩物」是布萊克.克勞奇繼「人生複本」後的作品,這本書是在公共資訊圖書館上借閱的,一開始只覺得書名有趣就借了,並沒有仔細看作者及封面,看的過程中一直覺得和「人生複本」有種相似感,看完後才發現原來是同一作者。為了怕破壞大家閱讀的樂趣,下方僅有心得。
⏺人生複本VS記憶的玩物
這兩本書很相同也很不同,「相同」的地方有兩個:
1. 作者的科幻描寫實力依舊不凡,應該在寫作的過程中花費不少的功夫,用語言建構起科幻的世界,閱讀起來有點傷腦筋,我常常要跳回去看現在到底是第幾段的人生,也是因為這樣才別有一番趣味。
2. 使用”選擇”及”悔恨”貫穿整本書,提醒讀著應該試著正視現在,擁抱現在,不應該沉迷過去。
「不同」的地方應該是使用不同的未來科技,使用了不同的時光旅行設定,而且記憶不再是個人的,而是共享的,改變的過去會影響到與你接觸到的人。
〝回到過去修正自己的人生,對某些人是好事,對另外一些人卻是天大禍事。— Blake Crouch《記憶的玩物》〞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修正自己的人生,就能獲得幸福嗎?
人是一種永遠都不滿足的生物,一直在渴求自己未曾擁有的東西,卻很少感謝已經存在在身邊的人事物。如果真的有機會回到過去,我們還是不會滿意新的生活。
我們總簡單的認定是一個錯誤的選擇讓我們走到現在,但其實是種種因素才導至現在的生活。就像分手的男女朋友,並不是因為單一事件而分開,其實是許多的不適合才導致分手。
每個選擇都會伴隨好與壞,學習在選擇後看見好的一面,才能抵達美好的未來。
⏺「錯誤的選擇」一定會導致錯誤的結果嗎?
〝在無數個人生中,他始終活在悔恨中,執拗的、自我毀滅地回想美好的時刻,回想著他希望能改變的時刻。— Blake Crouch《記憶的玩物》〞
與其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們更應該相信自己當下的選擇,個人的選擇是由一連串的回憶組成的,確實我們常常會做錯選擇,像是早上趕著出門對家人講話的口氣較沒耐心,但這犯錯的記憶卻會幫助我們在下一次趕著出門時,留意對家人的回應方式。
說起來容易,但相同的錯誤,卻會造成天差地別的悔恨,早晨的口氣不佳,我們未來都有機會補救,但如果再也沒機會補救時,這樣的錯誤的選擇真的有價值嗎?
我高中時期有位同學,她面對生活總是很樂觀積極獨立,每學期也都拿下前三名,是班上同學老師都很信賴的對象。快到畢業才知道,她母親在她小時候因為車禍而成為植物人,長期在醫院療養,使得她對於生活獨立自主,也因為經濟因素需要獎學金,才會努力念書。對於高中還一直倚賴家人的我超級震驚,為什麼提起這段過去的她面容卻一片平靜。
在生命的路途上拐個彎,或許路程會更加崎嶇不平,但一定能看到不一樣的風光,增加生命的厚度。
⏺「悔恨」具有巨大的能量
〝這是夜裡的孤寂時分,他再熟悉不過---當眾人皆睡你獨醒,人生中的一切恨事便會在腦海中洶湧澎拜,狂烈到令人難以承受。— Blake Crouch《記憶的玩物》〞
回憶造就了現在的我們,錯誤讓我們走到不一樣的路,悔恨卻會讓我們看不清未來的路。面對小的悔恨,我們很可能會釋懷,但面臨巨大的悔恨,我們更該學會放下。
悔恨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會讓人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做出極端的選擇,但這股力量卻也能讓世界進步。
有許多罕病孩童的家屬,或者是遭到喪子之痛的家屬,從一開始否認自責及悔恨中慢慢地接受放下。有些人更是化悲痛為力量,創立了罕病基金會,幫助成千上萬個不幸的家庭;有些人則為避免下一個不幸發生,投入社會運動中,試圖改革司法,建立法規。
我們會因為選擇而後悔,但也會因此強壯。面對悔恨,我們可以隨波逐流,怨天尤人;但我們也可以改變現狀,創造一個新的未來。
〝這才是人之所以為人----美好與痛苦,缺一不可— Blake Crouch《記憶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