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快的世界, 越應該慢下腳步好好聽聽內心的聲音, 作者分四個段落來探索大人應有的心理態度:
1. 情緒篇
正念的思考在我們生活的週遭非常重要, 因為有一大堆負面情緒的人, 以不同面貌方式來對我們進行情緒勒索, 應該設定情緒界線, 冷靜下來理清楚內心思路, 來看清處事物的本質, 讓內心的聲音可以帶領著轉化為外在行為. 讓內心自我對話, 與憤怒共處, 做好情緒管理與觀察.
2. 自律篇
動手作 Just do it! 才能把理想實現, 否則一切都是夢想一切都是空談; 把大目標細分為可達成的小目標, 斷捨離讓你分心的人事物, 透過不斷的練習, 養成習慣後自然不須別人鞭策或提醒便能自動去執行; 文中提及社交軟體就像巴夫洛夫實驗中的小狗, 當別人PO文或是按讚或留言時, 提醒已經打斷了你的工作或是你正在專注的事, 而這些社交軟體或是 APP 就像時間小偷一樣, 一天一天一點一點偷了你的專注力與時間, 讓人無法深層工作深層思考, 只一直在想是不是手機的提醒又再響起, 或是朋友為何沒有對我的PO文按讚, 這些都是代糖正在一點一點的侵蝕我們的時間生命與好習慣. 跳出舒適圈, 跳出同溫層, 不間斷練習, 養成好習慣.
3. 理性篇
偏見是我們一般會造成的偏誤, 我們會以我們的生活習慣與處事方式, 造成對別人的偏見, 正義魔人也是對社會觀感的偏差; 應該減少負面情緒, 減少網路社群的使用或是不要去看新聞(讀者對此特別有感, 時下很多新聞都是摘自網路社群媒體, 卻很少新聞人或是媒體人去深入報導一個社會現象, 快時尚的新聞雖然拋熱頭灑熱血來吸引觀眾注意, 但是報導深度不足; 明顯的看的出來, 當國外新聞在報導一些國際大事時, 國內媒體卻盯在某某藝人的八掛新聞, 或是某某藝人的私生活或是疾病或是死亡), 雖國際觀不是一則新聞造成, 但是也看到國內的報導充滿短視現象.
4. 人際篇
放下手機絕對是現代人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降低手機的黏著度, 走向人群互動與微笑, 搭配互動與關心對方的聊天一定可以帶來好人緣. 而微笑與友善的心態, 是交友的最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