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和一般哲學介紹不同,並非以時間順序排序介紹各個哲學家的思想,而是依照對世界的疑問所發出的哲學家辯論,因此常在每個章節中有兩位以上的哲學家,針對同一個問題發出的思想,讀者可以透過如此安排了解到各家觀點,從而比較並得出最適自己的結論。
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被許多人視為常識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但其針對自我實現的研究,更顯示出一個獨特的現象,其中該研究舉出完成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裡面比較特別的有:
1.超越性-隱私的需求
即使獨處也不會受傷、徬徨,喜歡孤獨和隱私。有時從旁人的角度來看會被解釋成冷淡、缺乏愛、沒朋友和具有敵意。
2.自律性-獨立於文化、環境之外,有自我意志、主動的人
不需要依賴外部獲得的愛與安全感,而是依求自身的可能性和潛力來獲得滿足,尋求自身的發展與成長。
3.永不衰退的欣賞力
能夠永遠用新鮮、純真敬畏的心情,去認識及品味人生各種事務物。
4.具有富哲理而不帶敵意的幽默感
5.反抗文化的束縛
雖然會運用各種方法在文化中出類拔萃,但在極深遠的層次上,他們反抗文化的束縛,遵從自己的規矩而非社會的規矩。
有古言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自我實現的人是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大多孤僻且只和少數人確立深厚關係,個人對上述的解釋是,由於每個人時間有限,當忙著與多人相處熟識時,少了自我精進的時間,便會離自我實現的目標越來越遠,因此,適度的獨處,但不會因為獨處覺得寂寞而花更多時間自艾自憐,相反地專注在自我提升上,才是想要完成自我實現的人最有效率的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