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七位民國時期的傳奇女子,蕭紅、潘玉良、凌叔華、張允和、蔣碧薇、林徽因、張愛玲。
我這裡只提兩位:潘玉良、凌叔華。
第一位是從煙花巷走出來的才女:潘玉良。
17歲她在妓院為客人唱小曲,老鴇逼她學唱京劇中的花臉、黑頭。
這些京劇中的層次分明的臉譜、豔麗服飾深深烙印在她心中。
日後她筆下畫出的亮綠、豔黃、澄紅,或許是來自此階段的藝術啟蒙。
她不想接客,一次次逃跑、一次次被抓回、一次次被毒打。最後她選擇跳水自盡。
一位男人救起了她,他叫潘贊化。
當他知道她輕生的原因。重金將她贖出。
她改名換姓,叫潘玉良。以回報潘贊化的相知相惜。
1913年由陳獨秀證婚,兩人於上海成親。
她成為潘贊化的二夫人。
潘贊化帶她讀書識字,又跟鄰居學畫,他鼓勵她報考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潘玉良去考試,奪得魁首。
當時的教務主任怕接受妓女出身的她,會影響學校聲譽。放榜名單因而沒有她。
時任校長的劉海栗,趕忙拿著毛筆在榜單前,在第一名旁邊寫下潘玉良,並親自通知她錄取。
在學校裡她接受藝術教育、色彩、速寫、素描的基礎訓練。
她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不只一次從夢中笑醒。
當時人體模特很罕見,她就脫掉衣服畫自己。
同學間有人得知她以前當過妓女,對她側目。這些排斥使她感到痛苦。
潘贊化的大夫人也對她惡語相向。
1921年潘玉良以優異成績畢業,導師劉海栗建議她到法國深造。
在潘贊化的幫助與支持下,她取得官費留學的名額。
雖然不捨,他把她送走。
潘贊化把她救出、給她名分、送她讀書,最後放她走。
愛情真的不問值不值得?
潘玉良在法國里昂專攻油畫,1923年又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徐悲鴻是她同學。
法國求學期間,潘贊化一直從中國寄宣紙給她。
後來戰爭爆發,潘贊化丟官,無法寄錢給她。
幸好有一位叫王守義,開中餐館的留學生接濟她。
1925年,潘玉良又考上羅馬國立美專,由於她的繪畫天賦受導師賞識,破格直接升入三年級就讀,成為該院第一位中國女畫家。
從此義大利的國家美術展,她的作品一定入選。
1929年她畢業後,正為生計苦惱,與在歐洲遊歷的劉海栗重逢,他直接給她聘書,任上海美專繪畫研究室主任兼導師。
1929-1936年,她一共辦了五次畫展,引起廣大反響。
徐悲鴻給她聘書,請她去中央大學藝術系執教。
1936年有人在畫展給她一張紙條,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
此事對潘玉良是重重一擊,她再次離開中國,離開潘贊化。
從此長達四十多年客居異國。
1954年法國曾拍一部紀錄片《蒙巴拿斯人》,介紹這個地區的文化名人,潘玉良是片中唯一的東方人。
1960年,潘贊化病逝。潘玉良聽到消息就病倒了。潘贊化一味付出,未曾要求回報。
潘贊化死後,那位接濟潘玉良的餐館老闆王守義才和她生活在一起,但潘玉良終身冠著潘贊化的姓,在她心中,潘贊化重於泰山,她也終身未嫁。
潘玉良過世後,在地窖裡被發現有多達四千多件作品,有油畫、速寫、版畫、水墨畫、雕塑等。
可惜長期缺乏保護,有些已腐爛。
這些作品後來都被運回中國。
第二位才女登場了,凌家有女初長成。
詩人泰戈爾於1924年訪問中國時,開會地點就是這位才女凌叔華的家。
凌叔華的父親凌福彭是大官,酷愛繪畫,精於辭章。家裡常有文人墨客來訪。
這次茶會,凌叔華認識了兩位她生命中具有相當分量的男人,一位是陳源,一個叫徐志摩。
那次茶會,凌叔華問泰戈爾會畫畫嗎?
泰戈爾馬上坐下來,在檀香木片上畫了佛像與蓮花。
晚年凌叔華想起當年的失禮與大膽,也啞然失笑。
茶會後直到1926年,凌叔華與陳源長達兩年信件往返,信中多談文學與藝術。後私訂終身,
凌叔華寫信給胡適,說找到一位凌家世交,幫忙說媒。
1926年,兩人成親、胡適證婚,凌父一高興,送了女兒28間房。
但其實茶會後,徐志摩也寫信給凌叔華。
徐志摩曾說過:沒有女人,哪有生活?沒有生活,到哪裡尋找詩,尋找美?
在陪同泰戈爾的過程中,徐志摩對林徽因重燃的愛戀,就維持幾天,以林徽因與梁思成同赴美留學收場。
面對失戀苦楚,徐志摩找了凌叔華。
1924年,徐志摩在信中對凌淑華說:我一輩子只想找一個理想的"通信員"......最滿意最理想的出路是有一個真能體會、真能容忍,而且真能融化的朋友。
凌叔華答應了。
兩人相識半年,書信就多達七八十封。
徐志摩生平只有一次為他人作品作序,就是幫凌叔華小說"花之寺"寫序。
徐志摩的詩集"志摩的詩"出版扉頁上的題詞:獻給爸爸,出自凌叔華的手筆。
徐志摩稱凌叔華是中國的Miss Katherine Mansfield.
同年,徐志摩理想的通信員變成兩位。多出來的那位叫陸小曼。
他與兩位女子頻繁通信,難免出錯。
一次徐志摩父親到旅館看望兒子,陪同的是陸小曼的丈夫王受慶,徐志摩深知父親喜愛凌叔華,把信件拿給父親看,王受慶跟著讀。
不料徐志摩拿錯信,拿成陸小曼的信。信中情意綿綿。
王受慶看了臉色大變,出門走了。
不久兩人婚姻告終。
王受慶妻子不愛自己,他灑脫放手,同門兄弟結婚(他與徐志摩都是梁啟超的學生),新娘是自己前妻,他坦然給對方當伴郎。
1925年,對於徐志摩與陸小曼、凌叔華的傳聞,凌叔華寫信給胡適,聲明她與胡適是文學上永久的朋友,除了朋友關係,她永遠不信志摩與她有什麼其他關係。
同年因陸小曼還未離婚,引起滿城風雨的徐志摩赴歐洲避風頭,臨走前將他所有日記、手稿、信件給凌叔華保管,此箱被稱為"八寶箱"。
日後凌叔華想將八寶箱交給陸小曼,但胡適更傾向將此箱交給林徽因。
因八寶箱裡面的小曼日記,牽涉不少是非(罵徽因最多),凌叔華不想交給林徽因。
從此林徽因與凌叔華不再往來。
徐志摩過世後,同時有四位女子哀悼他:前妻張幼儀、陸小曼、凌淑華、林徽因。
關於凌淑華與徐志摩的關係眾說紛紜,凌叔華的情人Julian Bell曾說凌叔華與徐志摩熱戀過。凌叔華的女兒曾說自己母親追求過徐志摩。
1983年凌叔華說:我對志摩沒有動過真感情,原因很簡單,我已計劃與陳源結婚,小曼是我的知己,況且當年我自視甚高(意思是志摩還配不上)
凌叔華的英文與古典詩詞老師是文壇怪傑辜鴻銘、她的繪畫老師是慈禧太后的代筆者繆素筠。
這樣的才女,少有男人配得上。
泰戈爾對徐志摩說凌叔華比林徽因:有過之而無不及。
夏志清說:在創造才能上,這些人都比不上凌叔華。
凌叔華婚後曾外遇英國詩人Julian Bell,東窗事發後,Julian Bell從武漢大學辭職返英。
凌叔華回歸陳源懷抱。
1990年凌叔華離開人世,一代奇女子的傳奇就此落幕。
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真的很吸引人,她們敢愛敢恨,又極有才華。
他們愛的方式,不一定要要求回報。
即便在愛情中短暫迷茫,也為彼此找到安全的相處距離。
很夠愛得如此理智,不愧才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