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6

心理師的眼睛 BY 壹團 林虹瑩

因為天下雜誌的訪談而勾起我對舒霖心理師的興趣,讓我追著他的演講專輯與出書。這是作者第一本寫的書。書中的是背景是過去某段時間教育部推行心理師進駐校園體系,描述作者在學校內任職心理師時發生的故事。如作者在訪談及演講提到的,學校運作自成系統,學生的狀態受到家庭及校園的影響,他面對自己的無力,儘量去做。

<找不到班級的學生>描寫的是因為單親孩子,家庭功能失常,父親打零工維生,孩子智能發展於及格邊緣,但因具破壞性及攻擊性,特教班與正常班級都不願意收他。經專業判斷後心理師也無能為力,只能盡可能陪伴他來減緩學生狀況惡化的速度。校方也嘗試用多元課程帶學生,但仍舊沒有起色。後來學生轉學,全校老師都鬆一口氣。但轉學後呢?有沒有被好好的接住,又要怎麼接住這位刺蝟學生呢?若干年後學生再度返校來找導師,不是為了感謝,是想攻擊進行報復。很遺憾地,顯然學校及社會沒能好好接住這學生。雖然遺憾,但也只能盡力做好本分不求盡人意,同時衷心感謝自己的父母、師長、好友及一切際遇讓我能平安健康且正常的長大。

本書描寫心理師在校園系統裡面其實沒什麼能著力的點,能給予的心理治療只有支持與陪伴;對於不同的個案要設立合理的目標,例如同樣是陪伴與傾聽,有些學生能逐漸回歸,有些學生只能減緩狀態惡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