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宇宙般寂滅
By 上田岳弘
.
放下書有快一個月了
(沒這麼久過)
前陣子病了一場
但沒想到
病前讀完的兩本書(這本跟<草莓與灰燼>)
都不是很喜歡
一是沒有共鳴
再者是兩本都有點像在喃喃自語
那種囈語卻無法通透讀者的心
(在這世上
要真誠且準確的把想法傳達/表達出來給別人知曉
並不被對方誤會
真的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
我認為一本小說
失敗不是讀完會覺得不好看
而是讀完會有一種不知道說什麼的感覺
最近這兩本都這樣(很遺憾)
*
上田岳弘的這本小說
得了幾個獎
在日本似乎也蠻受歡迎的
但我認為沒有達到科幻小說的意義
一個故事必須觸動人
或說一篇好的科幻小說我認為還是必須反應一些什麼
不管是娛樂性、社會性或是單純的作者內心情感與觀點的抒發
.
所以不管是單純描寫人類探訪太空宇宙(太空歌劇)
或是如J·G·巴拉德說的
科幻最終要反應人的內心
若人類不知自己生存意義為何
那即便航行至宇宙盡頭也無用
至少必須在科幻小說中擁有一項
*
第一則故事相對好理解
但也就比較普遍
與其說是科幻
更像是一個歲月長河中的幾位相關的人的故事
從現在一路講到地球末日
或說是人類成為“一體”的那一日
.
而第二則則偏向意識流
更像是單一意識的喃喃自語
而那個意識則回音式的反應/討論了
人類最終會成為個人意識或是整體意識這件事
文學意義比第一篇高
但處理方式不夠明確
所以我感覺難以讓讀者碰觸到故事核心情感
.
基本上許多的日本科幻小說家
例如寫我很喜歡的短篇故事“立女”的筒井康隆
(台灣讀者比較熟悉他的應該是穿越時空的少女、盜夢偵探)
或是寫“玲子的箱宇宙”的作者,木尾真治
(他較為有名的是<黃泉歸來>)
其他台灣較為熟悉的田中芳樹
或是較為近期的宮部美幸、藤井太洋等的作品
都比這本更值得閱讀
.
若只是論故事性
這本閱讀的娛樂性我覺得也不高
基本上看我都在介紹別的書就知道了…
*
最後突然想到
看了這些許小說或說文學預言家之言
許多對於人類未來亦或宇宙未來提出看法
但相對對於人的型態(肉體與心靈)的演化
進而造成未來行為的演變提出預言的人
卻較少一些
以後的人類到底會是怎樣的生存方式呢?
======喜歡的段落=====
P35. 賣身是高橋塔子的煉金術……春日晴臣則和高橋塔子相反,他對金錢十分著迷。那麼春日情成賣什麼賺錢呢?賣知識。
P243. 用盡人生絕大部分時間創業,讓公司上市、向世人傳遞出前所未有的新產品,其結果讓人類來往的資訊量急劇增加,交流速度加快,也加速了時代的進步。但是時代越是進步,越是堵住了退路,甚至覺得本以為是出口的地方、本以為會永遠嚮往的事務,都和既有事務一樣平淡乏味,不具忍和外部性,只不過是現實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