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時開始讀江國香織,近年來特別喜歡的作家則有吉本芭娜娜、向田邦子、小川系。不約而同地都是日本女性。雖然我並不是特別喜歡日本文化,連續劇和綜藝都更喜歡韓國的,但除了文化強勢以外沒有別的答案,只是自然而然地讀著。
後來,看著日本綜藝節目,以及《幸福便當人生》之類的書籍,慢慢開始感受到原因:在日本也是有追逐名利、為了買房子、升職而努力打拼的人,但在其他地方,也有守著自己的職位、安於自己賺不了大錢的工作的人,社會上亦推崇他們專注於工作的精神,甚至以『職人』一類的尊稱來報導。
反觀我所處的環境中,幾歲要買車買房生小孩、工作錢賺得不夠多就要學習投資理財斜槓。社會中有種大家必須要如何如何的標準氛圍。稍微在某些地方差別人一點就覺得心虛…….也許因此而被日本人書中的氣氛所吸引,這些書成了我逃避的地方。
『淺草有間出名的『睦美』什錦釜飯。
第一次去那裡,已是二十多年前,受到強烈的震撼,什錦釜飯是這麼好吃…….
隔了許久再去光顧,只有工作人員換成外國人,其他一無改變。員工很認真,輕鬆體貼地避免制式服務,讓自在行動的老顧客信賴,感覺不好也不壞的淡淡待客方式也沒變。
彷彿時間倒流般一陣恍惚。
多年前,我在附近的商店打工,下班後和男友碰面,到那裡吃飯。也好幾次和一起打工的朋友會合,享受淺草的夜。
沒有改變,沒有特別採納新事物也可以安然存在。我離開淺草的二十年,他們依舊每天淡淡地煮著什錦釜飯。那種毅力實在難以企及,不但我不能及,就是泡沫經濟、股票和新貴富豪們也不能及。』
一直在往前的日子,偶爾停下來放慢腳步,悠閒地和朋友喝咖啡、放空等公車的時間,應該可以是奢侈的美好時光,但總是無法好好享受,心裡總是充滿怒意:『為什麼帶我來這種要等這麼久的店家浪費時間?』、『難得見面不是來聽你們抱怨的,聊些有建設性一點的事嘛。』、『要不是那個紅燈等太久,就可以趕上上一班公車了…….』
再怎麼提醒自己放輕鬆、放慢腳步,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總是充滿後悔:應該早點睡、應該多做點運動、應該多讀點書的…….即使並沒有任何制式的規定要求我要這麼做,但是不知不覺之中,『一定要不斷往前、不能怠惰、要出類拔萃、不能輸給別人、立定目標往前…….』的想法,已經在我腦中根深蒂固了。
雖然偶爾看些書、看些節目之後,會稍微放鬆,但是過一陣子又故態復萌,想著同學、同年紀的人是如何如何,而我只是…….於是又開始緊張起來,每天都在這樣矛盾而不甘心的心情下日復一日。
說穿了,是連自己生活的方向都搞不清楚。
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一書,感到相當震驚。細節雖不記得了,但是那種細膩而貼近人心的思考方式讓我很不習慣。對於當時認為『學生就是上學念書、大人就是賺錢回來、小說就是要高潮迭起…….』只會直線思考的我來說,只覺得這樣的小說平凡而瑣碎,並不特別吸引我。
因為環境的關係我們並不重視內心的感覺,就算受了委屈、和人吵架也會被說『有什麼好在意的』、『想那麼多幹嘛,快去念書』、『吃的東西不都一樣嗎,有什麼好挑的,快吃一吃去上學』在那種不被當成個體,而是『該念書的學生』的情形下成長,會有這樣的想法也很自然。
所以無法談接近內心的事物,只覺得尷尬陌生。
不過我對吃的東西很有興趣,看小說的時候也比起故事人物對描述飲食的場面更關心,但是光看食譜又覺得沒意思。因此幾年前買下這本書的時候,只是單純眼饞:『好像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到青森享用了剛捕撈的鮮魚和剛摘下的蘋果。
我說來自東京,店裡的人和老顧客就不停拿東西請我們吃。
好吃得讓我感嘆,他們就是知道這些秘藏的美味,所以才能忍受忙碌、辛苦及一切都不如東京方便的生活。新鮮的食物充滿水分,細胞鮮活,紋理細膩。
店裡的人和老顧客同聲說,這個蘋果明天就不行了,兩個小時後就沒有這麼好吃了。
拿出秘密美食的時候,青森的歐吉桑和歐巴桑表情明亮動人,非常真誠,感覺好好。』
像這樣單純體會某些事物的美好的感受,就像以前被借去考試、因為升學不需要而被忽略的音樂美術課一樣,在成長過程中一再被跳過,在功利主義,升學主義之下。
可是欣賞這些並視為珍寶的人還是有的。就像現在很多人提到藝術、古典音樂就會急忙搖著手說『不,我不懂那個』但也有如癡如醉沉迷於此的人。時機成熟,有那樣的餘地和自由之後,人會自然而然地朝著喜愛的事物靠近。但是反過來說,在沒有那樣的機會之前,連探索自己喜歡什麼的機會都沒有。
『我和前男友的父親實叔之間,真的有許多羈絆。
憎恨、敬愛、家人的心情和擔憂他疾病的心情,我全都感受過。
實叔獨自在山林小屋中去世,因為他想一個人在山林小屋中離世,應該沒有遺憾吧。
我們常在那個山林小屋聚餐。大家常常聚在那裡,一起享用實嬸和暗戀實叔的鄰居太太做的煎餃、可樂餅、日式煎蛋、烤雞、火鍋等家常食物。
因為有油炸鍋,我和朋友還有他們家人把肉和洋蔥串在一起,浸在油鍋裡炸來吃。
想起那時大家一起炸的肉串,便浮現與在其他名店享用時不相上下的幸福滋味。最重要的是,一家人的盈盈笑容。實叔滿臉是笑,串著肉片和洋蔥。我們也幫忙串,就在眼前炸得酥脆,大快朵頤…….
他在我生日的隔天過世,他們家人把他給我的最後郵件轉寄過來。
『生日快樂,小不點怎麼樣了?我在山上。』
想到他寫信的時候還活著,又忍不住難過。
雖然回信他也收不到,但我還是試著回信。
『雖然長期為疾病所苦,但總是笑臉迎人,給我許多快樂的回憶,謝謝你,實叔,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你。』
我想,他一定會收到。
一想起最喜歡仰望天空看著老鷹的實叔時,總是不可思議地看到老鷹從山上飛降而下。每一回我都感到好幸福,想起一起吃過的種種美食。回憶不死。我如果到了那個世界,一定能再度和他一起吃飯。所以說,人生的每一件事情都不無意義。』
當初雖然不習慣吉本芭娜娜的寫作方式,卻還是買下本書,單純只因為我是個貪吃鬼,對吃的東西有著強烈的興趣,而剛買回來時,也花了很多時間才讀完,明明每篇文章的篇幅的不長,以我的閱讀速度來說應該可以很快讀完的。
後來才明白,那是因為每篇文章裡都蘊藏了很多超越文字所能乘載的東西。她寫的不光是美食、哪裡買到的好東西、哪裡吃到的好菜,而是更深刻、更強大的存在。
『我們家人和朋友稱為『姊姊們的店』的那家餐廳,不知甚麼時候變成『姊姊和哥哥的店』了。即使如此,一直帶給我們幸福心情的它,依然是我們珍愛的店。
可惜,那家店終於因為老舊建築被拆而歇業。我為了寫以那家店為藍本的小說,訪問姊姊,知道姊姊的各種努力、辛苦和幸福,越發喜歡那家店。也越發確認個人力量之大。一個人決定開始做某件事時,可以開出五顏六色的美麗花朵,影響也大到無以估計。那家店真的撫慰了好多好多人。
我習慣這樣的離別,但仍然有格外的傷感……
和如今已不再見面的人常常一起喝茶的往日情景,成了懷念的回憶。
重複塗抹的記憶很難變得透明。像是黏膩的液體,也像是人生的沉渣,直往下沉。隨著時間經過而發酵,拖著傷感的腳步。但,擁有回憶終究是好的。越是傷感,我們的腳印越有深度。
再也無法在那棟老建築裡,眺望路上的行人,聞著木頭地板的味道,吃著香辣美味咖哩和手工鳳梨甜酸醬(chutney)。但是那段時光確實深深刻在我心裡,感覺光靠這點,我自己也變成珍貴的存在了。』
我一位朋友曾經因為工作的關係在某處租屋。
那裡是個很普通的城市一隅,地鐵線上的某一站,有電影院、商場,但是再搭半個多小時的車就可以到更熱鬧的市區,是觀光客絕不會去的住商混合區。
我們為了找朋友看電影,搭了好長一段地鐵去找她。在她家附近一家小店吃了海鮮麵。那是座位很多、牆上掛著電視、小菜是自助式的小店,應該是專門做附近上班族生意的店家,沒有什麼名氣,朋友也只說:『吃過,還不錯』而已。
海鮮麵的滋味很清爽,但是吃到一半,才發現免費提供的新鮮泡菜是我們吃過最好吃的,因為是新泡菜所以還沒有發酵的酸味,保留了白菜原本的清香,略微鹹辣的調味正和湯麵是絕配,忍不住吃了一盤又一盤。
時值周末,周圍都是一家出來外食的家族客人,稀哩呼嚕地吃著麵條,明明只是上班族填飽肚子的店家,但是大家都一臉心滿意足。
朋友好意問說:『菜單上有單賣泡菜的價錢,你們這麼喜歡,要不要買一些回去?』我一想到等一下要看電影還要提著泡菜,連忙說不用了,下次有機會來這裡再買。
後來朋友換了工作,搬了家,我也搬到別的城市去。朋友之間有些芥蒂,等到想起來的時候,已經是連見個面都不容易的情形了。
再也吃不到的美味泡菜固然可惜,但更可惜的是我們再也回不到當時的時空背景。
那不是刻意製造,卻每次回想起來都有些惋惜。有許多時光,許多事物,時間過來就再也回不來。我們所能把握的一切是那麼有限。
『大家一起做飯,真是快樂…….
在每天某個地方必有農夫市集的夏威夷島,必定買得到新鮮的蔬菜。許多像魚那樣活蹦亂跳、新鮮採摘的蔬菜。再到市場買一大塊剛做好的香草山羊乳酪,搭配麵包,一邊喝啤酒,一邊七嘴八舌輪流進廚房。
麵疙瘩、沙拉、炒木耳、烤白菜、炒麵、芋泥、酪梨沙拉醬,廚房每端出一道菜,大夥兒便歡聲雷動,異口同聲好吃、好吃。千穗的男友在外面的烤肉角落專心烤肉和蝦子。
做飯最樂的就是當天買、當天吃。如果沒有想要的食材,當場大膽變更菜單,換成現有的最好吃食物……
我們每天同桌吃著無憂無慮、充滿分享幸福心情的飯菜。
在客廳暖爐前看到大家在廚房做菜的可愛背影,如同夏威夷島的美麗風景,留下光彩動人的回憶。』
很奇怪地,光是回想或想像這些畫面,心情就會平靜下來,不是因為煩心的事情消失了,而是這些小事情帶來的內心悸動,有著出乎意料的滿足感。
這些小事情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這樣思考和描述事情的方式,卻有種特殊力量:找出生活中的小小幸福,然後放大成美好珍貴的記憶。
不是名店或是哪裡弄來的高級食材,而是因為和某些人、在某些場合、某個時間而印象深刻。這麼一想,每一餐、每一刻都彌足珍貴,自己好像也突然成了富人, 因為擁有屬於自己、無可取代的回憶。
好像終於了解日本人可以在某個角落一直守著自己職位的原因了。
『朋友的女兒很會做麵包,偶爾送些過來。那個麵包真的好吃,不用搭配任何佐料就能吃。
我把她做的肉桂葡萄乾貝果切成兩半,稍微加熱,夾上蜂蜜和乳酪,比任何咖啡店供應的都好吃。吃過一次,舌頭再也無法回頭…….
做餐飲的人先知道自己想吃的東西,再從這裡起步,這才有趣。
我無法不認為,那女孩談過許多戀愛,在許多地方吃過真正美味的東西,那些感受與記憶都存活在她的麵包之中。』
並不是批評或是說台灣人哪裡不好的意思。只是我們的生活步調也許比較快,沒有辦法慢下來體會這些。而且沒有人可以說。
但是肯定也有些人的感受和我一樣,從這些溫柔細膩的感受中得到療癒,舒緩平日緊張的心情。
雖然有點離題,但也許是我不懂得價值,不過最近在市區確實有許多價格昂貴、僅是因為位在百貨公司或精華地段就索取高價的餐廳;尚未入座就被要求用餐時間;各種排隊和點餐規矩;服務生拿著高級的IPAD點餐、但是點完餐之後卻上菜慢吞吞、找不到人討餐具和飲水,然後收取高額的服務費。雖然一般來說大家都會乖乖付錢了事,但是付了高價卻吃了一肚子怨氣的客人事後忍不住上網評論,最後雙方都不開心。
雖然明白店家也是為了支付昂貴的房租不得不計較,店員也只是領著微薄薪水辛苦工作的人,但是這樣的消費方式,怎麼說呢,沒有人會開心。
笑容可掬、過度親切的陌生人大多是在拼命推銷價位不合理的東西或信用卡;附近價格合理的小店則大聲播放電視新聞、飲料機裡倒出介於白開水和飲料之間的淡味液體。
這樣一來,出門也只覺得筋疲力盡,好像因為不花大錢所以很難滿意,只能告訴自己說『平價的店家就是這樣』如果花了大錢,不怎麼滿意也只能用『既然這麼貴,一定是好東西』來安慰自己。
『松見坂那裡有家生意興隆、營業到深夜的西餐廳。
那裡的東西都很好吃,讓人好奇這種時間怎麼還會有這樣好吃的東西?對四十多歲的我們夫妻而言,這家店的味道是美食的原點。奶油、牛油、胡椒、大量的肉、貝類、魚…….
我們夫妻大口品嘗肥腴的炒蘆筍(澆上絕品的奶油醬汁)、蟹肉可樂餅、奶油焗蝦、雞肉飯和招牌湯(蛤蜊番茄奶油味)。好吃得懷念不已。
即使沒來吃的日子,想到半夜三更時這裡依舊燈火通明,心裡也突然溫暖起來。店裡雖然嘈雜和有絕對說不上是現代風格的感覺,但能感到一種懷念的氣氛。雖然覺得這樣的餐館值得表揚,但是客人經年絡繹不絕,肯定是早已得到表揚了。』
沒有太過急躁地追求利潤,不是為了點閱率或是推銷店家而寫,只是單純地感受『因為有那樣的人做菜,因為有那樣的店家存在,所以很好』的心情。不是因為我付了多少錢的消費者,也不是因為對方是多有名或食材多高級的店家,就該提供多好的服務。而只是體會美食、人和心意。
那樣的感受,舒適而珍貴。
『公公提著沉重的籃子走到悶熱的牧場中央。
裡面裝著甜瓜和桃子。
外子像小孩似的生氣說:『怎麼拿這種東西來?』…….
籃子放在新幹線的行李架上。從下面往上看,桃子已經腐爛。
下半部已經變黑,只有上半部完好。公公急忙從冰箱拿出來,一定沒發現。這也傳達出公公那鰥夫生活的深沉陰暗。
不過那是公公自己的生活,誰也不能強行改變。他並不想搬來東京,租間公寓,住在兒子附近。他已經不想再做什麼。我們也甚麼都不能做…….桃子雖然已不能吃,但我們得到了桃子形狀的幸福。
把桃子扔進東京車站的垃圾箱時,也糊裡糊塗把水果刀一起丟了。
今後若想起東京車站垃圾箱裡腐爛的桃子和旁邊的水果刀,一定會難過吧。
人生如果都是美麗的,該有多好。』
讀這些散文的用處不在讀完之後改變想法、從今以後要如何如何奮發圖強、立刻要去做什麼。而是讀的時候,體會那些美好溫柔的細節,然後微微一笑。
生活中有想要拼命競爭追求什麼的時光,也有想要沉靜下來靜靜體會無形事物的時候;有想要和朋友一起吵鬧歡笑的時候;也有想獨自一個人待著的時候。
那些調節需要練習,一昧地往前猛衝,最終會疲累,會忘了的自己到底在做什麼。
就像我寫心得的寫這麼長也常常突然忘了怎麼會扯到這裡來的(汗)
『我已經寫過好幾次,餐廳的平衡就是一切…….
攤車小吃,端出的食物不是熱騰騰,會讓人生氣,如果還花時間等候,更讓人發飆。
在法國餐廳,服務生迷糊發呆,上菜慢吞吞,客人的酒杯空了也沒發現,那麼,再美味的食物也毀了。
歐吉桑獨自掌廚的小店,上門時就有要等很久的心理準備,反而可以悠哉以待。
如果是夫妻經營的小館,廁所裡有奇怪的東西,不會令人介意。但是消費高檔、超過一萬日圓的義大利餐廳,廁所裡放著夾娃娃機夾來的小東西,就讓人掃興。
那些個不平衡的地方,修正起來需要智慧……
有的餐廳廚師雖然冷淡,但到處擺著老闆娘做得漂亮手工小玩意,東西又好吃,也能保持整體的平衡,生意跟著興隆。』
『姊姊做的可樂餅真的很好吃。
和我小時候吃的肉店可樂餅有難分軒輊的魅力。都好吃得似乎那個肉店老闆和姊姊死了以後、我這一生不再吃可樂餅也無所謂了。
我問過姊姊做法,照著去做,做不出那種外頭酥脆、內裡鬆軟的可口滋味。那是吃過的人都肯定的佳作,甚至覺得一年比一年好吃…….
家常菜的厲害,在於它才是塑造這個社會、傳承精心培養的美味、甚至是其人死後即消失不見的唯一絕對味道。
我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一定會吃膩家裡的食物,經常買外面的東西吃,或是放學時在外面解決晚餐,或吃垃圾食物,總要這樣繞過一圈後,才會發現這一點吧。』
很喜歡吉本芭娜娜觀察並寫出許多我平常不會思考或觀察的事物。人生並不是事事都追求完美、追求一樣的目標或標準。而是專心做自己的事、保持自己的步調並堅持自己想做的事。這樣的想法讓我偶爾在感覺自己跟不上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跟不上同齡人的標準時,讓我覺得輕鬆一點。
我想這就是從閱讀中能獲得療癒的原因。即使社會環境是如此匆忙,即使我亦許多時候不知不覺因為和他人比較而心情沮喪。但是只要想著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就有各式各樣的美好事物、有著各式各樣的美好人生,心情就能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