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卷一)雪的重述.萌 BY 貳團 王聖義

陳列的〈無怨〉列為本書首篇。這篇文章描寫的牢獄生活沒有戲劇性的情節,但就在雷雨當中,作者與自己和解。整篇文章讀起來有道家的味道。自我這種東西無法擺脫他人的影響,當自己被貼上政治犯(「共匪」)的標籤,就注定失去被所有人接受的資格。在這樣孤絕處境下保全自我,絕非易事。散文的最後一段話非常優美:

「許多日子以前的某些時候,我常自以為已無法再感受歡愉的滋味了,人與物都顯得疏遠而難把握,甚至於天空和草木的爽新之美也只徒然加重愴然感覺而已,並認為此生將這樣地在憤懣裡走著、咳嗽、老去。現在雷雨聲中的恬靜裡,我卻已曉得,我不應該因為過去通過歪扭的媒介走入世界就變得落寞。當天地間萬物貫注於生長的時候,似乎其他的什麼都不值得怨恨和記掛了,最該珍視的是自己的完整。因此,我開始自覺得如此溫柔,如此強健,如此地神。 」

〈柏楊回憶錄〉這一篇則是有一個戲劇性的轉折,讓柏楊從絕食21天的絕望中緩過頭來。不曉得是否受到柏楊版資治通鑑影響,當他說:「我要活下去,好記下我的遭遇!」時,我想起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兩人同樣把對自身處境的怨恨轉換成前進的動力。

在眾所皆知的「大力水手」漫畫翻譯刊登,調查局開始行動後,柏楊就將遺書寫完,吩咐妻子成功出國後「如有合適對象,即可與我離婚」,但歷經刑訊與等候開庭的死亡陰霾,在妻子主動提出離婚時,他承認自己內心其實是期待妻子在這種狀況下繼續支持與營救他。在妻子詢問離婚後自己的物品該怎麼處理時,柏楊反而接受了一切,放棄尋死。柏楊的文筆也很好。

現在這本套書可以用聽的了,春山出版社釋出有聲書的視聽檔:

https://www.facebook.com/springhillpublishing/posts/pfbid02LwpBxvt4ioCAmHirsgDrzggRp5agMLtYq81xyaJaC3qLYyoytkvz36ZV1szKpKt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