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絕對是我們可以培養的一大生存技能之一
但從小到大學校教我們的都是專業能力,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理財、如何資產配置甚至退休規劃。
只要是人都在乎錢,但把錢理財好是件很困難的事。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富人公式「收入-儲蓄=支出」,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累積財富。
原因是我們總有慾望且我們眼前總有其他現階段更重要的事,例如:要工作、要照顧家人、要交際
★
本書的副標題雖然冠上財務自由四個字,但重點是讓讀者了解儲蓄的重要性,儲蓄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在理財生命週期之初,絕大多數的獲利並非來自高明的投資策略,而是儲蓄率。」—p.43
作者認為儲蓄率應該占收入的二位數百分比(所得的10%-20%)
但「儲蓄」ㄧ詞會讓人想到「縮衣節食」感覺很痛苦,且一開始就把儲蓄設為10%可能也會覺得目標太高壓力很大。
作者在書中也建議幾個方式
✩將存錢視為訂Netflix 或是健身房的月費
✩循序漸進(例如每年提高1%儲蓄率)
✩避免生活用度無所節制
✩想辦法讓收入增加
我自己一開始的存錢方式就是每個月把錢自動轉帳到另一個戶頭(該戶頭不開轉帳功能不辦金融卡),把儲蓄當成是固定支出的一個項目
★
但想要財富自由、提早退休,光是存錢是不夠的。因爲讓錢賺更多錢才是讓儲蓄暴增的好方法,也就是投資。
書中也有詳細的說明應該投資什麼、股市的運作模式、指數型基金、分散投資的好處、你何時能退休等等..
以下分享幾個書中我覺得很棒的投資觀念
✩「你在股市投資的看法與你作為投資者所處的生命週期較有關,而不是你對波動性的感覺。」
- 或許有人會覺得股票風險很高,但高風險伴隨著高報酬,若你是站在長期投資的立場,何必在乎短期的波動。
✩「股市下跌時採取的行動對投資成敗的影響,大於在股市上漲時的行動。」
-股市崩盤時一般人總會想趕緊出脫持股而遲遲不敢進場。如果時間站在你這邊,就沒有必要擔心何時該把儲存的退休金投入股市。
✩「股市虧損並不是永久的;唯一永久的虧損,是當你恐慌出售的時候。」
✩「投資最大的敵人,是通貨膨脹、稅收、成本,以及人性。」
★
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2大風險:
1、走得太快的風險(明天跟意外不知道那個先到)
2、活得太久的風險(錢花光了人還沒走)
只有把賺來的錢存下來進行長期投資,這樣在退休時才不會為了金錢而煩惱。
如果你還沒開始儲蓄也沒關係,因為作者說:「最好開始儲蓄的時間是10年前,第二好儲蓄的時間點是今天。」
★
本書共有23章,每一章篇幅都不長、很好讀。
最後一章更整理出了20條理財法則
包括:儲蓄比投資重要、收入不等同於儲蓄、把所有的事情自動化、更經常地談論錢、別想著退休,要想著財務自由等..
是一本非常適合理財小白建立基本觀念的書籍。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問過巴菲特:「你的投資哲理這麼簡單,其他人為什麼不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回答:「因為沒有人想慢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