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

航向阿拉斯 BY 壹團 Ray Lin

安東尼‧聖修伯里為何能寫出那麼動人又令人心碎的《小王子》?
在短短四十四年的生命中,他經歷人類歷史上二次最具毀滅性的災難――兩次世界大戰。尤其第二次,身為飛行員,聖修伯里不得不參戰。
《航向阿拉斯》是聖修伯里將生命最後幾年參與二戰的親身經歷,寫成的一本自傳類小說,出版於一九四二年,早於《小王子》一年。當二戰爆發,德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侵入法國,身為飛行員,聖修伯里加入法國空軍,執行深入敵區的低空偵察任務,以蒐集敵軍情報。
當時全法國只有五十三名執行偵察任務的飛行員,其中二十三名包括聖修伯里,編入2-33中隊,在短短幾個星期,二十三名飛行員就有十七名有去無回、一一殞落在戰火中。在《航向阿拉斯》書中,聖修伯里將低空偵察任務比喻為試圖用一杯水撲滅森林大火,當然這杯水是註定要犧牲了。
每趟任務都可能是一趟有去無回的飛行。聖修伯里深知這點,但他並不怕死,只是憂傷,因為無情的戰火已經奪去他所愛的法國、同袍,以及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文明,都在戰火下,在他眼前,一一崩毀。
就如同小王子一樣,為了玫瑰,他必須回到玫瑰所在的小行星。純真、不食人間煙火的小王子,其實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說的更坦白些,是自殺,借毒蛇之吻。
《小王子》絕對不是天真無邪的童話,而是預知死亡的悲劇故事。而那純真中隱藏著憂傷的小王子,其實就是聖修伯里的化身。在戰火的摧殘下,聖修伯里的心理狀態已經瀕臨崩潰。一九四○他從法國空軍除役前往美國,想說服美國政府迅速加入對納粹德國的戰爭。
美國出版商友人的妻子看出聖修伯里不僅健康有問題,心裡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因此建議他寫一本童書,或許會減輕他內心的焦慮。
聖修伯里曾說,他的內心其實一直都只是個五、六歲的孩子。看盡死亡的他,透過小王子,質疑了世俗的國王、商人、愛慕虛榮的人、酒鬼、地理學家,他們看重的身分地位和錢財,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身為飛行員,在天空中,聖修伯里以超脫世俗的眼界,俯視地表人間的虛幻與脆弱。身而為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要死。世俗所看重的身分、地位、權勢、錢財,在死亡面前是無足輕重的;唯有愛,才能刻骨銘心,才能永存,但愛並非為了對抗死亡,而是與死亡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