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 人類命運的科學想像.思辯與對話 作者:Rick Edwards、Dr. Michael Brooks 譯者:鍾沛君
作者Rick是電視節目主持人,Michael是記者、新科學人雜誌顧問、量子物理學博士。譯者有研究所口筆譯組的背景。作者扎實的科學背景與廣播與記者的身分加上譯者流暢的翻譯,讓本書的十項主題不僅多元,且兼具知識取得與閱讀樂趣。
書中列舉十部科幻電影並探討其中的科學佔比與可能性。
1.絕地救援(The Martian):如何到達那顆紅色星球?
==>目前大約要花七個月的時間,而Musk的公司SpaceX只要付大約20萬美元,就能買到飛往火星的[單程票],還需要冒險精神和赴死的準備(太空輻射、幽閉恐懼症、固定的菜單)。我是還沒富到想花錢買罪受。另外,火星作為地球的殖民地,未來應該會出現[月亮的距離]漫畫中描述的場景吧。<==推薦閱讀。
2.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恐龍真的長成那樣?是否應利用科學【去滅絕】?
==>從黑素體的種類可以推斷身上的顏色。復活現今已滅絕的物種,可推測的災害大於益處。另外推薦劉慈欣的[白堊紀往事],是篇很適合青少年的科幻入門小品。
3.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黑洞是真的嗎?如果掉進黑洞裡會怎麼樣?
==> 黑洞存在的證據很清楚,掉進去應該會被拉成麵條。(除非像電影中有高維度的智慧體拯救你)但是否有微型黑洞存在是另一個待驗證的議題。星際效應中科學的部分有一本幕後書籍介紹,留在下次心得分享。
4. 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其他動物會有取代我們的一天嗎?我們能製造出超聰明的猩猩嗎?
==>被人工智慧取代的可能性比較高吧。解決方案:讓它們忙著下圍棋或是玩星海爭霸、LOL等遊戲吧。製造聰明的猩猩,將人腦細胞放到其他物種的大腦內會有機會,只是會有人這樣做嗎?
5.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hre):你能在歷史中抹殺自己的存在嗎?
==>蟲洞與量子纏結也許有可能。
6. 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我們應該害怕病毒嗎?病毒會把你變成喪屍嗎?
==> 巴西與雨林中的寄生真菌[蛇形蟲草屬]會讓螞蟻變成喪屍。如果有瘋狂科學家往這方面研究,未必不可能出現。目前最接近的病毒應該是狂犬病,非常恐怖。
7. 駭客任務(The Matrix):我們活在虛擬世界嗎?我們能體驗【子彈時間】嗎?我們回有能即時學習的一天嗎?
==>神經科學家Eagleman做過實驗,經歷危險時並沒有比較高的時間解析度,只是大腦以高解析度來記憶,事後回放高密度資料才會誤以為時間過了很久。
8. 千鈞一髮(Gattaca):基因是否決定我們的一切?以基因為基準的預測有多準確?我們是否應該使用基因學創造完美人類?
==>片名就是DNA的四個元素字母組成(A、T、G、C)
9. 人造意識(Ex Machina):機器能擁有意識嗎?我們能勝過天然的人類智慧嗎?
==>希望這樣的一天能晚點來臨。
10. 異形(Alien):外星人到底長的什麼樣子?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我們真的想找到ET嗎?
==>大過濾理論。延伸閱讀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tOGPJ0URM
只要對科普類的書籍有興趣的群友,非常推薦本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