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預計年初欣賞舞台劇-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演出延期至明年。因此特別借了這本書來看,由於環境和文化的關係,華人社會總對於談論死亡特別的忌諱,因為對於死亡的概念如同蒙上一層紗,似懂非懂,在這層紗的前面,更多的是恐懼;這本書中卻透過主角和老教授的對話,直接的點出了重點「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對於生活忙碌、日復一路的追趕著什麼的我們,猶如一記當頭棒喝;那些因忙碌生活而忽略的那些當下,因為太過匆忙而無暇停留並細細感受的(不管好的、壞的)經驗,有多可惜呀!很喜歡這本書透過生動的對話和描述,將讀者帶入情境中,去探索和感受教授用自己生命最後一段旅程想傳達的-「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不對。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生活被工作、家庭、感情、事業和夢想填滿的我們,假如明天就要面對死亡的話,什麼對你來說才是真正重要的呢?我想這本書傳達給我的除了教育死亡的意義之外,更多的是活在當下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