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的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網路能為你帶來成功。」
作者以二戰時期德軍的王牌飛行員紅男爵,跟法軍的王牌飛行員為例,如果從數據相比,法軍王牌與紅男爵不相上下,甚至更出色。但是因為紅男爵對德軍來說是戰爭期間對內對外宣傳的重要標竿,因此在許多人際網路選擇放大他的成功之下,不僅僅是戰爭迷,連樂團,商標,史努比卡通的經典橋段等等,紅了超過一世紀。同樣的,歷史上不論是動畫,錄音,電燈泡都是其他人的發明,但最後都歸功於愛迪生。課本上寫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卻不說真正首次做到動力飛行飛上天空的另有其人。書中歸結一點,"成功的關鍵不僅僅在於你自己或你的表現本身,"更是在於人際與眾人對你的表現有何感受"。
如果想讓自己的作品在別人眼中很重要,就需要了解在自己所屬的人際網路中,自己的貢獻能夠引發甚麼樣子的集體興趣? 除了穩定的長期輸出之外,也需要走到自己所屬社群中會讓大人物注意到你的地方,在他面前或附近輸出作品。若你的競爭對手和你自己的才能無法分出高下,那社群中多數人覺得誰好,誰就會享受到成功的果實。社群對個體成功的影響無遠弗屆。
2. 「表現有上限,但成功無上限。」
作者以紅酒比賽,奧林匹克競技為例,告訴我們人的表現是有上限的:紅酒比賽中,能參加比賽的紅酒都都已經是一時之選,給評審盲測三次同一隻紅酒,高達80%以上的評審三次評分都不一樣。 因此能夠中選,運氣成分居多。能參加奧林匹克競技的每個選手也都很優秀,就像世界最速男牙買加閃電與第二名的差距也僅在0.11秒,必須用精密儀器才看得出差異。
種種例子帶出正因為光靠表現有其上限,作者建議,放到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某個有趣的小故事,就能讓我們顯得格外亮眼更為突出,那就不需要客氣。
3. 「過去的成功 X 適存度 = 未來的成功。」
書中提到優先連結的重要性,被認為有點小小成功之後,無論表現如何,都會吸引更多的成功。書中以一位社會學家對募資中心中贊助金額為0地新專案做實驗,對實驗組都捐了一些錢,對對照組都不捐錢。一段時間後發現得到他贊助的專案,後續吸引更多資金的機會高了超過一倍。這讓我想到為什麼夜市需要叫賣聚集人潮,還有為何需要假帳號來衝人氣。但書中也有提到,假帳號帶來的人氣一開始雖然有用,但是隨著時間,其他使用者會系統性的回覆來"修正判斷",最終中會消除負面影響。
再來"適存度"指的是FITNESS,有點類似"實力"的概念,書中提出後進者的產品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具有某些獨一無二的特質,打破一開始沒沒無聞的關卡。例如GOOGLE能為使用者找出更精準的搜尋結果; Tiktok可以讓使用者在輕鬆的滑動中一覽各種新鮮事。
書中有提到目前的網路排名往往會變成人氣高的勝出,但因為羊群效應的關係,越多人評分的項目,往往與真實的適存度有所差異。例如很多人評分好的餐廳,實際吃過後,常常覺得CP值不高。
4. 「雖然團隊成功需要多元性和平衡,但功勞讚譽只會歸於特定個人。」
書中用了Miles Davis帶五位頂尖樂手創造出的<
5. 「堅持下去,成功隨時可能到來。」
這章節研究了為何"英雄出少年"?大部分生產力最高,最容易一戰成名的,往往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分析後發現,成功的機率與年紀無關,而在於是否願意反覆嘗試突破。每個人成功的機率都是一樣的,只是成功的人會願意不斷去嘗試不斷的去做,因此能夠透過不同新點子,製造出高適存度的作品。
總結:是本蠻好讀的書,縱貫一句,就是在培養自己實力的同時,也要找機會在人群,人際網路中展露出自己的價值。一開始總是比較困難的,但當第一步跨出去後,後面的複利效應便會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