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 Siddhartha|Hermann Hesse
一句話描述這本書:瘋狂、輕蔑、睥睨、沉淪、失去、回饋、知足、感恩、愛在當下,這些都是 Siddhartha 一生中的心境變化,如果他沒有踏上尋找「梵我」這條路,那他是「不存在」的存在。
-閱讀動機:當我讀完 Demain 時,更想深入看看 Hermann 先前的對於寫實主義的刻畫,於是又選了一本他的代表作,以故事結構來說,這是一個婆羅門子弟為了尋找真我而離鄉背井到了許多地方,途中遇到的人事物都交會了他一些事情,最後,他找到了自我。
-朋友 Govinda
兩人都是婆羅門子弟,想要親身「經歷」知識,而非被教導,是踏上了沙門之路,開始流浪之旅。
-釋迦摩尼 Gotama:信仰之爭
兩人見到了 Gotama ,對於想尋找真理的他們,Gotama 只說了「識見本無是非」,Govinda 也下定決心與 Gotama一同修行,但 Siddhartha 認為他已經頓悟了一切,釋迦摩尼說的都是空話,不能給予他什麼,認為這是一個烏托邦的假象,Govinda 本想與他辯論,說服他留下來,但反被 Siddhartha 訓斥了「別注重在表面」。而 Govinda決定與他道別,這是第一次他自己做決定,終於有一次不是跟在 Siddhartha 身後,而 Siddhartha 也祝福他,離開的路上 Siddhartha 後悔了,他也知道差距還非常遠,但或許對他們而言是命中註定要分開的,不如踽踽獨行,自我修行,繼續向下一個城市邁進。
-名妓 Kamala & 商人 Kamaswami:利益交換-物質與非物質各自的意義及盲點
Siddhartha 拿出了詩詞作為「金錢」,交換了 Kamala 的「愛情」,Siddhartha誤解了「愛情」也能像 Gotama 的思想去奪取,因此 Kamala 親自教導了他何謂「愛」。
Siddhartha 拿出了時間交換了「金錢」,而 Kamaswami 交換了他的「工作」,而這兩者的差異讓 Siddhartha 體現出他對於「時間」的短視近利,因為他與 Kamaswami 淤訂好就算賠錢了也一起承擔,不會念在他是為過客,這讓 Kamaswami 非常不解,畢竟他是以浪費的多寡來衡量價值,但 Siddhartha 卻是以享受與否來衡量。
但隨著時間,Siddhartha 也沉淪了,變成他最討厭的「童稚之人」,沉迷在賭博,有一天,他覺醒了,再次離開了這座城市,不留下痕跡地再次離開。
-與 Govinda 重逢:我們彼此都在朝聖的路上:
Siddhartha 遇見了 Govinda,但現在的 Siddhartha 「曾擁有一切。但化為烏有」對比 Govinda,「本來無所有,但專心向前」,Siddhartha 沒有逃避,反而找到了「唵」,重拾了信心、光明,在悲慘和錯亂中認識自己缺乏什麼。
-河邊的擺渡人 Vasudeva:大自然教導你的
「你想說的,河流也說給你聽。」-Vasudeva
河流沒有時間、聲音,因為一切都只是洪流的一部分,滄海一粟罷了
過了好多年,因為 Gotama 即將圓寂,Kamala 與她的孩子來到河邊渡河,他們重逢了。「你的眼睛變了,你是他,又不是他。」
Siddhartha 對於他們的到來非常高興,但 Kamala 不久病逝了,留下了「甜蜜的負擔」給 Siddhartha。
放手 & 終點
跟自己的孩子告別,對 Siddhartha 來說非常不容易,但 Vasudeva 知道,他們跟他已經是不同世界的人了,雖然 Siddhartha 用他的方式去愛兒子,但想起了 Kamala 生前常說的那句:「你無能去愛任何人,我也是」,在這樣的生活下,兒子最後受不了,離開了他們,跑向城市,Siddhartha 想留住他,但也放手讓他走了。
「唵」卻在這時湧上 Siddhartha 的心頭,他發現不只有美好,惡性也包含在內,因此,「包容一切的聲音、一切的節奏,才是真正的唵。」
最後,Govinda 又與他重逢,兩人各自歷經滄桑,提出彼此修行的成果,儘管表面而言,Govinda 的「言語」比較客觀,但 Siddhartha 點出了「言語的矛盾」,雖然能解釋一切,但唯有「愛」是無法言傳的。
因此,Siddhartha 傳授給 Govinda,頓時千萬個臉龐浮現在 Govinda 的腦海中,世上萬物、各種行為,不斷重生及死去,在腦海中留下了 Siddhartha 淺淺的微笑,如同 Gotoma 一樣,圓滿而寧靜。
後記
每一個過程其實都有我們的影子,「唵」相當於我們自身的「信仰」,當我們信仰什麼,意念會更強化我們的行為,唯一能改變信仰的是「經歷」,不論我們是跟尚未踏上旅程的 Siddhartha 一樣,總是想挑戰這世界的一切,或是像 Govinda 一樣平淡的生活,又或著已經到達了 Gotama、Vasudeva 兩人的「喜怒不形於色」的境界,既然「唵」是涵蓋在所有的情緒中,是經歷顛沛流離後才能找到的我們都必須找到「唵」,那為何我們不出發,去享受必要的「情緒」呢?
-完整筆記
Notion Page
[](https://www.notion.so/87f22e7ef5ae4c6a8161cd3a9a3d1c32)
Google Drive
[Reading Notes - Google Drive](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g_osSZyhsinJwbhnXPqEQ1oNMfGPV9JU?usp=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