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描述的哪些狀況,你覺得是在說你?凡事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常常想訂立計劃但無法貫徹計畫、花無法組織人生目標、接近成功的時候就萌發放棄的念頭、常被有興趣的工作吸引但是迴避工作中按部就班的工作內容、無法力爭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為了擁有更多選擇而避免做出重大承諾……。如果你覺得心有戚戚焉,那你可能也是習慣自我設限的高潛質族群。
作者克里斯丁博士是名心理醫師,於1990年成立「極限潛能計畫」,致力研究「低成就的高潛質族群」,他發現很多人總是習慣自我設限,導致天賦及潛能無法充份發揮,過著不盡理想的人生。多年來他協助過無數人突破低成就的心理障礙,將潛力發揮極致,順利在事業和生涯中起飛。書中提出15個克服慣性障礙的步驟,教你如何改變,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達成你想尋求的改變。
書中有句話是這樣說:「不想發揮自己的潛力,只讓它維持在最低限度,這是一種退縮,也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最大權益。畫地自限,小看了自己,其實自己可以成就更偉大的自己。」讓我想到《原子習慣》書中一個概念:「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若每天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曾聽人說,我並非不追求進步,我只是維持我現在的水平;而我覺得這是不追求成長心態的藉口而已。許多高知識、高成就的人士都致力於自我精進,平凡的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