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3

華爾街之狼 BY 貳團 TJ WOOF

華爾街之狼,a.k.a.喬登·貝爾福,在20餘歲時便透過自己創立的史崔頓證券炒作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致富,並透過縝密、高明的洗錢手法,成功推動了金融法規的改革(無誤),到底這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這邊就提前爆個雷,喬登最終仍無法逃過FBI的法網,而本書便是他在出獄後,執筆回顧那些荒唐歲月的自傳。

我常常會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有錢人會過著糜爛荒誕的生活而絲毫不感到罪惡?可惜的是我從來就沒有機會從花錢的當事人角度得到真相,於是也只能盲目認同權力確實會使人腐化,因此我在讀到下面這段喬登的思考框架時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如果不能實現青少年時期的幻想——不管是多麼怪異的幻想——那麼還有什麼別的方 法,可以衡量個人是否成功?這樣做的確有道理。如果少年得志會導致有問題的行為,那麼,穩重的年輕人就應該把每種不適當的行為列入「道德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欄裡,等到將來年紀比較大、比較聰明和比較平靜時,再用仁慈或慷慨的行為沖銷負債。”
看吧,人家並不是沒有道德感,只是時機未到,或許未來可以考慮成立個基金會什麼的幫幫可憐的窮人們,那麼最後上天堂的頭等艙八成會有為他保留的位置。

文至中段,喬登意外因友人的連累,不得不退出證券業,看著他依依不捨到最後放下的獨白思辯,原以為劇情後半是關於他的贖罪之旅,想不到更荒唐的下半場比賽才剛開始,更多的空閒時間讓他對毒品的成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無論是在老婆生產時,嗑藥昏迷到頭趴在產道前打盹,或是無視暴風雨執意遊艇出航,最後沈船獲救,或是搶奪女兒並在盛怒中將老婆踹下樓梯,無數如電影般的劇情不斷展開,作為讀者來說確實讀得很起勁,但別忘了這是本自傳,所謂現實比小說還荒謬或許就是這樣吧。

我從來沒有酒醉過,無法體驗一個人在一天、甚至一個禮拜中清醒的時間寥寥無幾是怎樣的經驗,所以其實蠻質疑整部自傳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喬登畢竟是個擅長使用語言煽動的男人,而讓本書大賣、衝高知名度,或許正是他在出獄後亟欲達成的目標,但也或許,他真實的經歷比書中內容更誇張,只是已超出他的大腦能夠記憶的程度了。

P.S. 對於任何對本書有興趣的人,我推薦可以先去看李奧納多主演的小說同名電影,因爲喬登·貝爾福充滿毒品、性、權力的生活,和一般人的距離太遠,李奧納多精湛的演技不只讓我對劇中的他感到噁心,也讓我在閱讀這本原著時,有很強大的畫面帶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