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4

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面對人際關係,隱藏的是不安的自己 BY 貳團 李念芸 Leigh قمر

內向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也並非需要感到抱歉,只是你的人格特質就是內向罷了。

書的作者闡述了自己的「內向本性」和成長過程所遇到、觀察到的事情,每一件都讓我很有共鳴:和太多陌生人相處的尷尬、社交開關、多話與少話、敏感是一種選擇……。
內向的人天性就比較能感受更多,並不是說外向的人無法共感,只是內向的人感受的方式不同、更深入而已。

書裡曾提到美式派對給內向人的尷尬和不適感,我也深有同感,高中時期曾因為參加比賽和營隊,半強迫地參加了數場美式的派對,朋友都樂在其中,一下子就和其他人混在一起,玩成一片了。我在那場派對可說是尷尬至極,拿著的點心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共舞的階段更是令人不舒服,要與一個陌生異性(即使是同性,我也不喜歡過份貼近的距離)如此靠近,舞一段時間,即使只有三分鐘,那三分鐘對我而言像是一小時那麼漫長。
對於一個說一句話,要思慮再三才能說出口的我,吵雜的音樂、歡鬧的人群,在我眼裡都是壓力的來源,偶爾遠觀這樣的熱鬧,我尚可接受,但要我身置其中,於我就如地獄一般的難受。

看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內向這個特質可以是正向的、特別的、美好的。書裡提到,社會有時常常推崇外向氣質,希望孩子活潑、善交際,但其實對內外向者來說,這是一種隱形的「暴力」,外向者不一定活的輕鬆,他們也有自己的課題要面對,每個人都活的不容易。

所以,在社會上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等著自己去發掘、探討,並且用自己的方式,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