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車法則:
1.讓身旁的垃圾車開走(不要收別人的垃圾)
2.讓自己的垃圾車開走(別往自己身上倒垃圾)
3.避免成為別人的垃圾車(別往他人身上倒垃圾)
4.幫助身旁的垃圾車(幫助別人停止倒垃圾)
5.「向垃圾車說不!」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6.加入感恩循環,遠離垃圾循環
7.在日常生活厲行「向垃圾車說不!」
8.打造「向垃圾車說不!」的工作環境
把負面情緒比喻成「垃圾車」,把不快樂的言行、感覺具象化,也讓人更容易察覺,面對不必要不需要的「情緒垃圾車」就讓它從你面前開走。
這本我會找機會多細讀幾次,第四與第五點甚有共鳴,有時身邊有些親友一直處於「倒垃圾」狀態,大多時候選擇當個聆聽者,但的確會感受到這些情緒是一直重複的,過一陣子再聆聽時,會有『這不是說過了嗎?這個情況不是跟之前一樣?』有一些過不去的關,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過去的,但無形之間自己卻收到越來越多垃圾也沒有去丟,反而自己也被影響。垃圾車法則這幾個重點,讓我反覆思考,如何做出適當不傷害對方也維持自己心靈健康的解決之法。
1.如果別人發的牢騷有其價值,幫助他們處理關心的事項。
2.如果有人一而再回頭針對相同問題吐苦水,設法引導他們找到問題的根源。
3.常發牢騷的行徑若已經傷害到彼此的關係,造成負向影響,務必委婉地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肯改變,就盡可能疏遠,然後,微笑、揮手祝福,因為你得繼續往前走,他們也一樣。
書中不全然幫助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工作環境那部分真的不是憑一己之力可以改變所有的情況(sweating smiley face),但整體來說為我解了許多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