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努力是你求的生存法則…
週末的午後,公園裡傳來孩子們的嘻鬧聲,帶著男孩們來放電的同時,我也在旁享受著秋天午後微風帶來的些許涼風,緩緩地帶走了空氣中的悶熱…
此時,看見一個約莫7-8歲男孩站在高高的平台上,底下有個不斷鼓勵著孩子的爸爸。眼見著男孩站在二、三公尺左右的高台上,那微微顫抖的雙腳,往前又收回的雙手,不斷地來來回回,似乎無法跨越那最關鍵的一刻,又聽著父親在下面喊著「加油!手拉好就滑下來了!」、「不要害怕,爸爸在下面接住你」、「你看旁邊的弟弟都敢滑下來」的加油聲與催促聲,讓坐在一旁的我,也都開始為男孩的處境緊張了起來~
那些聽在耳裡的加油話語與期勉聲,其實都讓我備感壓力,猶如回到了小時候,那些被訓勉要用功努力,不然會跟不上別人的話語,又迴盪在心中。而這個過不去的坎與崇建老師《練心》的小芳極像,帶著「不能停下來」的觀點,讓我變成一個過度努力的大人,有了小孩後又變成一個過度努力的媽媽。不可否認六七年級的孩子,在那段唯有讀書高的年代裡,各個幾乎都保有「如果停下來,我會被淘汰」的求生存法則,所以在閱讀《練心》一書時,心中特別有感覺。
書中提及即使外在已有成就的人,內在卻是匱乏與荒蕪,像是一直追求與滿足被他人肯定的期待。
想想著小時候不斷努力用功讀書的自己,在多次考試得不到大人期待,而父母總是再度央求著你,「專心一點」、「再用功一點」與「你明明可以表現得很好啊!」看似期勉的話語,而沒看到你已經用盡全力準備的過程,僅就結果論來評斷你的努力。我想在這樣的只重結果的學習氛圍及習得無助感之下,沒有人能看到你的努力,無法達到大人期待下的你,我想放棄是當下最快與最好的方式,這努力無法被理解的苦悶,也在心中萌發努力無用的小苗。
有句話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初期看的這句心中有些哀傷的感觸,因自己不是幸福的人,沒有充滿愛的童年,而是到了不惑之年才在挖掘童年的傷,悲傷地面對那些過往的傷痛與疤痕。
直到回首看看那些被挖角的傷痛與疤痕,依然存在的傷痛,但漸漸地已經不能影響到我的心情與行為~或許到了不惑之年後,還能治癒你的童年,也是另一種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