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漫畫中"火鳳燎原"有一句 計謀之始為讓對手知道你的下一步,更加高明的是讓對手知道你的下下一步 再更加高明的是.... 第一次接觸時我以為只是為了劇情張力站在上帝視角中的演出罷了,但想不到的是在真實世界中佔比似乎高於我的想像。拿破崙對作戰的偵查行動是視為驗証,當敵方可能的行動受到確認後再走準備好的劇本中事先的準備,本書作者張榮豐老師擁有統計與經濟學專業背景被李登輝前總統延攬進總統幕僚團,並且在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扮演關鍵性角色被李前總統稱此計畫為"十八套劇本"本書除了可以窺得張老師眼中的李總統、一些些的生平、以及最為珍貴的危機處理和談判的經驗分享
作者分享一個在其他書上看到的謀略的定義 "在主賽局前先建構一個子賽局,使得主賽局的規則變得對我方有利" 賽局的主要精神在於充分考慮過對手的行為後做出的最後決
定,賽局理論的分析者是以一個旁觀者身份,重視蒐集資訊上的分析去求取自已最大的報酬,有趣的是作者提到賽局上實務的操作者除了分析資訊外,還會運用謀略試圖去更改賽局規則 輕則生活上的門禁,重至影響我國的九二共識。那許均衡以白話來說就是彼此之間雖不同意但仍可接受,在今年之前還尚未有特別大的變動,然而在今年八月的裴洛西訪台後不論是中國軍艦宣佈要視兩岸中線為無物,飛彈越島以及以演習之名封鎖台灣種種行為皆是打破了平衡點,但是那許均衡點是當有一方任意更改條件時必須受到懲罰才會成立,假如沒有這些情形發生那就意味著也許最糟情況還未到來,在事先談判時往往會有兩套劇本 一是要和對方一同協力共識才可生效,而PlanB則無需對方同意 此時必須讓對方了解如果破局會有何種下場,所以一般在事前會有個磋商協議程序階段來決定此次的談判要來和對方"討論"何種議題,此處便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如何排入自已想要的議程並排除對自方不利的課題以及利用資訊差用自已覺得低價值東西去交換對方高值的東西便是著力點,例如以台灣的香蕉由於已方盛產 拿來交換日本的高價蘋果這對雙方皆是有利,但實際談判也有著施與壓力讓對方對自已的要求妥協,這一點實際例子作者以電影"諜間橋"中以美、蘇以及東德三方角力中做了一個相當漂亮的解說以及分析,書中還有以清鄭之間十一次政治談判可知曉之間的此消彼長
面對中國的談判作者有提到中方都是先談原則後談細節,在中共某些談判課程列為重要參考文獻"大國的較量: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紀實"這本書中有詳細的論述 「先談原則,可以確立細節談判的基調,構成談判範圍的框架,迫使對方先在一般原則問題上達成初步協議,隨後利用雙方同意的原則制約對方」而作者有提到中共作法是將達成中方目標議題排入議程並排除傷害中方目標的議題後,再加以抽象成基本原則 而後要對手承諾接受,並在後續的談判中遵守中方的"基本原則" 正如同我們最耳熟能響的九二共識
對於危機作者認為有包含著四大要素 驚訝、威脅個人或組織核心利益、反應時間短以及業務跨部門 面對這些要素作者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驚訝來自於意外 所以熟悉為其應對方式還可以將問題局部分工,而此時作者要特別提醒問題可以切割但效果必須聯合 第二點為威脅個人或組織核心利益 此處必須知道的是一般公部門有分"常與變"在日常期間可預測性高 因此事前計畫與預算皆可事先準備,提到"變"就是為因應目的任務而有所增減,此處第一優先考量的是求保命而非周延 最後是反應時間短以及跨部門為建立危機指揮中心,由於牽連甚廣將相關單位集結後減少溝通成本以及第一時間反應情形,更重要的是運用雙軌判斷"指揮官判斷"與"作業單位判斷"來防止在時間壓力大、業務陌生下決定的草率,指揮官偏重大方向與策略,而作業單位則注重實施和執行細節 團隊預測事情走向應對方式、調配資源以及向外說明而以上如果以公部門處理 在書中有更加詳細的解說、編制單位和處理,以之前的食安危機作為例子 第一時間只有衛服部說明並解說查緝進度,但牽連的種類以及下架的商品根本緩不濟急,更讓作者頭痛的是宣佈"仍有兩枚未爆彈"以及以找學者和官員召開記者會說明餿水油也可以吃,以食用餿水油十分微量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傷害這種錯判組織核心利益的作法,使得公信力蕩然無存,提到救災的SOP也是如此 意外災害發生後成立指揮中心,相關部會報告、調配資源和國軍弟兄前往救災,長官視察應是最後一步驟 其目的是現場了解之前情報正確與否以及處理調配資源方向是否正確後,事後再回去檢討修正,但...常常有些雨鞋救災長官是把視察放第一,露臉後當下卻沒有相關災民們的處置只是說著政府會全力救災...
誠如第一段所言情報蒐集很重要但相對的讓對方知道也同是如此,書中提到在李登輝前總統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得以讓民主憲政時代降臨台灣,解除總統終生職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台灣對大陸的門戶重新開啟後國內統獨議題爭論尖銳化並摻雜了對岸的元素,當時兩岸"密使滿街走"如果因此讓對方有所誤會或認知上的差異那對彼此無異是巨大的災難,書中有分享一些對中對美一些談判情形和兩方個性的差異,之後李前總統更是為此情形正式成立海基會和海協會正式官方溝通管道並且得以讓人民監督,日前由於裴洛西來台後中方關上與美方對話管道時,民間新聞盛傳最快可能年底侵台喚起國人的重視,直到最近拜習會完後拜登才又說近期中方是沒有侵台疑慮,藉此可得知李總統對情報的重視。作者於當時天安門事件不久後有機會向李登輝前總統報告,在兩岸轉口貿易結束後當李前總統詢問作者是否有無問題?作者提出兩個最關切的問題:一是他會怎樣處理統獨問題?二是他要把台灣帶往那裡?
李前總統回答:「不會處理統、獨問題,因為沒條件。不只我這一代,到你們一代都不具備這些條件,不要浪費時間在這方面爭論。記住!我最重要是實現台灣民主化」。直至今日,打開媒體後地方選舉現在最流行的是搶著簽不投降承諾書,想起以前的電影"號角響起"如果願意簽的是志願留營表的話,我想應該是可以更加振奮國人的士氣,個個學習情緒也肯定會相當高昂